来宝会计方法备受争议

发布 : 2017-5-2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来宝的名字来自James Clavell的小说《洋行》(Noble House),小说内容关于一家充满尔虞我诈的香港贸易集团。77岁的来宝创办人艾礼文(Richard Elman)是出生于英国的犹太人,中学未毕业就到废弃五金厂当学徒,两年后就被任命去管理工厂,负责决定采购什么金属及如何加工后再销售。1969年被派往亚洲当经销商,至1986年用10万美元资本创办了来宝。中国等亚洲国家对原材料的需求成了其发展的重大机遇,按收入计算,来宝曾进入全球100强企业之列,竞争对手包括嘉能可(Glencore)、维多(Vitol)等。

来宝的衰落,不仅是因中国主导的大宗商品繁荣期结束,也因为其使用的合法会计方法,可能有粉饰财务状况。来宝一直将长期营销和供应协议的一部分收益入帐,并将它们的价值计入资产负债表。来宝持有的衍生品合约价值以及大宗商品交易的净公允价值(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价值,不包括现金流对冲),成为股东权益的一大部分。尽管按照会计规则,这种方法是合法的,但在来宝的竞争对手很少用,因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意味著这些协议最终带来的资金可能低于入帐利润。

2011年末,来宝录得十多年来首次季度亏损后,来自高盛的阿里雷扎(Yusuf Alireza)接手打理来宝的资产。一直在银行业打滚的阿里雷扎不得不学习大宗商品业务,包括为来宝带来巨大盈利的会计手法。在他掌舵期间,以长期协议使用市值计价的会计手法带来的盈利继续增长,在2012年至2014年间增长近3倍,至46亿美元(约358亿港元)。当时合约和金融衍生品的净公允价值收益,占来宝股权价值80%以上。

2015年,来宝前员工及著名沽空机构浑水(Muddy Waters)质疑其美化帐目,指来宝过去20年,只有4年取得正面的现金流,从1997年起向银行和市场筹集77亿美元(约599亿港元)的净资金,负债却几乎达40亿美元(约311亿港元)。去年2月,在计提了12亿美元(约93.3亿港元)的减值和费用后,来宝在2015年录得年度亏损,是逾20年来首次;该年亏损达17亿美元(约132.2亿港元),相当于抹掉前5年的利润。公司须通过供股来筹集资金,并试图出售资产用以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