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30年历史 活化地铺保地区味 「永和号」全幢留 市建料少亿元收入(组图)

发布 : 2017-5-2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位于中环威灵顿街120号、拥有逾130年历史的3层高唐楼,前身为当区老店「永和号」杂货,也是本港硕果仅存的「背靠侧」唐楼,2007年被纳入重建范围,市建局最近决定整幢保留,有测量师估计,市建局因此损失约1.2亿元潜在商业收入。(李绍昌摄)



永和号有80年历史,是区内老字号的粮油杂货店。图为永和号当年营业期间的照片。(资料图片)



永和号内部的木造梁柱受白蚁严重侵蚀,各楼层要依靠金属支架暂时承托。(市建局提供)


【明报专讯】位于中环威灵顿街120号、拥有逾130年历史的3层高唐楼,前身为当区老店「永和号」杂货,是现时本港硕果仅存的「背靠侧」建筑。永和号2007年被纳入重建范围,原计划只保留唐楼立面,但民间团体多番争取下,市建局最近决定整幢保留,以配合当区市集气氛,未来将翻新及复修,并活化地铺,预料在6至7年后重开。

团体促尽快复修 免结构恶化

据了解,因受《建筑物条例》限制,加上永和号内部结构残破,市建局决定将二楼及三楼空置,只保留地下一层修后用作地铺,而且亦不会将该地盘的地积比转移至其他项目。有测量师估计,市建局因此损失约1.2亿元潜在商业收入。民间团体表示欢迎,但促请市建局尽快展开复修工程,避免永和号内部结构继续恶化。

市建局正展开中环卑利街及嘉咸街重建项目,该项目范围内有多处具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包括嘉咸街与威灵顿街120号交界一幢以砖木建成的唐楼,前身为80年历史的「永和号」杂货店,2007年纳入重建范围后,永和号于2009年结业,并一直丢空至今。

市建局过去表示,由于永和号内部已残破至难以复修,因此只保留外墙,并拟将永和号后方兴建行人通道,连接未来落成的酒店。在民间团体多番争取下,市建局最近再让步,决定全幢保留永和号。

据了解,市建局当初认为永和号整体状况残破,尤其内部严重失修,计划保留外墙,再以「新旧交融」方式保育,但因民间有强烈诉求,市建局近期检视后,认为全幢保留永和号可活化嘉咸街市集及街道活力,并可延续当区历史特色。

原只留立面 民间团体促全留

据悉,市建局将与港大合作,先勘察永和号内部结构及安全状况,未来将复修及翻新,但不会兴建额外设施或改建。消息称,永和号地盘只有约350尺,虽然有3层,但若3层都开放予公众,须符合目前《建筑物条例》要求,兴建走火楼梯及电梯等设施,届时地盘将无太多剩馀空间,甚至令永和号外貌变样,为避免失去当区氛围及考虑安全因素下,市建局决定完成复修后,只开放地下一层作为地铺,二楼及三楼将空置及不开放予公众。

料复修花7年 不增建改建

消息续称,目前永和号内部的木造梁柱受白蚁严重侵蚀,各楼层要依靠金属支架暂时承托,由于勘察及复修需时,预料需时6至7年才能重开永和号,局方期望未来重开作杂货店,或具传统特色店铺。

修复昂贵 「不惜成本」保育

据悉,以该地盘地积比10倍计算,市建局评估若全幢保留永和号而非改做商业楼宇,最多失去约4000尺商业楼面,加上整幢保育后需预留缓冲空间,令重建项目的发展空间减少,初步评估会损失数亿元重建收入,加上永和号的复修成本极为高昂,需寻找适用于砖木结构唐楼的材料以作翻新,形容今次是「不惜成本」保育。

香港测量师学会前会长何钜业表示,若以中环每尺商业楼面约3万元推算,全幢保育永和号后,预料市建局将潜在失去约1.2亿元的商业收入,但他支持保育永和号,以令当区保留更多历史特色。

永和号关注组发言人、建筑文物保护师徐圣杰表示,翻查文献资料,永和号采用「背靠侧」无后巷结构方式兴建,是本港硕果仅存,内里结构的木梁面、西江杉横梁等,均属1880年代的建筑格局,推测永和号唐楼至今有近137年历史。他支持市建局全幢保留永和号,认为是向前行了一步,但关注要6至7年才能重开永和号是太迟,称目前永和号内部结构失修下,市建局应尽快展开复修工程。

明报记者 黄俊锋

■明报报料热线: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