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议题 答题指引

发布 : 2017-10-26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明报专讯】.新闻议题:国歌法

.学习单元:今日香港、现代中国

.顾问教师:华英中学通识科主任赖础贤

◆学习目标

知识

.身份认同、社会凝聚力

.公平执法、公民责任

.一国两制、中港关系

技能

.分析漫画信息

.提出论据,并建构正、反立论及驳论

.因果推论

.概念阐述

态度及价值观

.培养关心及尊重国家的情怀

.客观及全面地认识公民权责

◆资料回应题

1. 诠释资料A漫画中所表达在香港制定《国歌法》可能引起的两个争议。

作答指引

.漫画题一般为讽刺社会现象,故其带出的或多为批评及负面信息

.漫画信息较隐性,学生应以题目字眼为出发点,如题目提及「制定《国歌法》」,即信息是与相关法例有关,因而可联想与法治相关的概念,如保障人权、司法独立、平等公义等,再思考漫画与相关概念的关连

.毋须细述角色行为举止,只需简单引用部分文字或人物行为佐证

参考答案

可能影响表达自由。在漫画中,当有人更改国歌歌词时,有执法人员考虑是否将其拘捕,但《基本法》中赋予市民表达自由的权利,如因改动歌词而被检控,难免引起表达自由被收窄的争议。

另外,可能会引起选择性执法的争议。法治精神在于人人平等,然而根据漫画,执法人员看见有人改动国歌歌词,却因其改动内容属「政治正确」而考虑是否检控,即执法人员或因「违法者」的政治因素以考虑检控与否,可能引起公众对执法人员会否「选择性执法」的争议。

2. 根据以上资料及就你所知,试提出一个支持及一个反对推行国歌教育的论据。

作答指引

.题目只要求学生提出正、反论据各一,不用驳论

.作答时宜扣连「教育」的特质,如什么知识才应放进教育课程?「教育」对学生造成什么影响?「教育」作为手段对改变市民意识的成效有多大?

参考答案

◇支持

.提高国民身份认同:现时香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感持续偏低,不少港人对内地人以致国家均有负面感觉,影响一国人民的凝聚力,甚至造成冲突,如有观看足球赛事的港人于奏国歌时背向球场及大声喝倒采。若推行国歌教育,将国歌的内容及尊重国歌的必要纳入教育课程中,可让下一代了解国歌背后的意义,对其产生正面的感觉,继而提升其国民身份认同,亦避免因不了解而不尊重国歌的情况再出现。

◇反对

.令市民对国民身份更反感:身份认同本是由心而发地对群体产生的归属感及认同感,难以强加。如政府推行「国歌教育」是期望学生增加其国民身份认同,或令人们有感政府的动机是想控制人民思想,并对此大为反感,下场可能如同「胎死腹中」的国民教育。尤其在现时香港的社会氛围下,推行「国歌教育」难以令市民认同,很易被视为「洗脑」手段,反令市民对国民身份产生更大的反感。

◆延伸回应题

3. 参考资料及就你所知,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制定《国歌法》有助提升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

作答指引

.题目为「多大程度」题,学生须建构正、反及驳论

.题目讨论应否立新法,宜就立法的特质作讨论,如立法所需的条件、以立法为手段达到目的所可能出现的利弊等

.作答时宜留意题目的论证要求,题目要求学生扣连立法是否有助提升「国民身份认同」,而不是纯粹讨论立法的利弊

参考答案

◇很大程度上同意

制定《国歌法》,政府能透过阻吓性的刑罚,教育公众尊重国家的重要。立法的功能在于规范人的行为,而透过刑罚可让公众明白什么行为不应做,达至教育的效果。如现时香港没《国歌法》,人民能随便向国歌喝倒采,或有人认为没必要尊重国歌;反之,立法后有关行为会乖殟处,让市民知道尊重国歌是基本公民责任,令他们更认真看待象徵国家的国歌,并由此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此外,制定《国歌法》能提高社会对国歌的认识,加强国民身份认同。透过立法来规范市民行为必然会在社会引起激烈争辩,并经由传媒广泛报道,而法例本身规范的是市民,市民亦自然更留意。在整个立法过程中,公众可讨论国歌的内容,亦会比较不同地方对相关法例的处理方法,市民因而可更深入认识国歌,以及如何尊重国歌,加强其对国歌的重视及认同,继而提升其身份认同。

驳论:有说立法只是权宜之计,长远来说对提升市民国民身份认同没有帮助。但立法可先制止社会上不尊重国歌的行为,避免人民对国民身份的负面情绪蔓延,继而再透过教育长远建立市民的身份认同,所以整体而言,立法仍是有助建立国民身份认同。

◇很大程度上不同意

制定《国歌法》可能会破坏言论自由,引起市民更大反感。内地的《国歌法》规定人民不能擅自更改歌词及公开作出不尊重国歌的行为,但「不尊重」等字眼难以清晰界定,如香港直接引入内地的《国歌法》,市民定感难以适从,亦不知何时会误堕法网,种种的规范或让市民觉得自身表达意见的权利被政府剥削,不单未能有助提升国民身份认同,反因强硬的法例而对国民身份产生更大的反感。

身份认同并不能透过强硬手段建立。身份认同本身是由人们自发、主观地期望自己属于该群体而产生,而立法则是以强硬的手段,用外在方式直接规定市民不得作出「政府定义」下的不尊重行为,在这规范下所作出的「尊重」不会是真正的尊重,更遑论「认同」。因此,立法并不适合用作建立任何形式的身份认同。

驳论:有说立法能规范及教育市民,杜绝市民作出不尊重国家的行为,从而提升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但现时这些不尊重的行为是基于部分港人的国民身份认同感太低,立法与否亦无助改变他们想法,立法甚或令不认同的人更为反感,作出更激烈行动。

■学习及答题指引, 可于明报通识网下载:life.mingpao.com/htm/dl/20171026BZ.doc

[通通识 第4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