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图片)(图)

发布 : 2018-1-2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梧桐打弹」是指放飞一只驯养过的梧桐鸟,同时以吹管向空中吹出一枚红色弹珠,梧桐鸟可将之衔住并返回放鸟人的手中。


北京西直门展览馆广场上,常有一个杨姓老伯会玩「梧桐打弹」,每次都能吸引众人目光。「梧桐打弹」是指放飞一只驯养过的梧桐鸟,同时以吹管向空中吹出一枚红色弹珠,梧桐鸟可将之衔住并返回放鸟人的手中。这项堪称「绝技」的老北京「玩意儿」目前掌握者寥寥,同熬鹰、选蛐蛐、教百灵一样,几乎绝[于京城。

「玩意儿」几绝[北京

北京的俚语中,「玩意儿」是所有玩物的统称,涵盖花鸟鱼虫、古董书画,全都有不同规矩。例如可以用来斗的蛐蛐,曾经颇受热捧。小时候曾翻过家中一本残缺的《蛐蛐谱》,依稀记得一种白色触须蛐蛐称为「玉出头」,不过穷极年少时光,却未能碰到一只。现时虽然也有斗蛐蛐的产业,但挑选蛐蛐却没了旧时传统,丧失不少乐趣。另一种「玩意儿」蝈蝈也是有「道」的,色如翠、翅如铁的大肚蝈蝈被视为善鸣者,而能否「忍冬」(度过冬天)也是价值考量之一。一般来说,「忍冬蝈蝈」会被饲养者用不同质地的罐装起,贴身保暖,阳光充足时还需铺上温热毛巾,放蝈蝈出来洗日光浴。

清朝遗老爱熬鹰 今变保护动物

还有曾为清朝「遗老遗少」推崇的熬猎鹰,则是上层社会的象徵。所谓「熬」是垮崥猎鹰一周内不许吃饭睡觉,待到双眼通红时饲以鲜肉,才算是驯成。但如今猎鹰被列作保护动物,加之喂养成本高昂,「熬」起来颇费精力,京城已不复见,即使当年为皇室驯养「海东青」的河北承德「鹰手营子」镇,也徒剩地名了。画眉和百灵至今仍有市场,却再没有全套的「十三口」,即教鸟模仿13种声音,包括「麻雀闹林、喜鹊迎春、家燕喃语、母鸡报蛋、猫叫、犬吠、黄雀嬉鸣、水筲铃声、小车轴声、老鹰啸声、油葫芦(一种比蟋蟀大的鸣虫)鸣叫、蝈蝈鸣叫、伯劳(一种鸟)劝耕」。若鸟能一口气按顺序模仿完,则为极品「净口」,夹杂其他声音则为「脏口」。但这些「丧志」的玩法如今基本销声匿[,偶有能叫两三口的鸟就很稀奇了。明报记者 郑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