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摄影师150年前拍晚清中国(组图)

发布 : 2018-4-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约翰.汤姆森(上图左)的作品近日在伦敦展出,逾120幅珍贵历史照片引领观众感受150多年前晚清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市井百态。









南方渔民眼神自由。



待嫁的富贵女孩,眼神悲伤。



姚咏蓓


【明报专讯】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森约150年前来到仍是清朝的中国旅居10年,其间他以相机记录福建、浙江、北京、港澳台等多地的风景、肖像和市井生活。

约翰.汤姆森的昔日作品近日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布鲁内画廊展出,逾120幅珍贵历史照片引领观众感受150多年前「晚清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市井百态。

据了解,约翰·汤姆森成长于摄影技术诞生和初步发展的时代。不到30岁的汤姆森在1862年时背著沉重的摄影设备离开英国前往东南亚,并随后以香港为中心开始了在中国及周边国家的游历。旅居中国期间,他的足[遍布北京、南京、广东、海南以及福建等多个省市。作为首批记录19世纪中国的西方摄影师之一,汤姆森的镜头里不仅有晚清达官贵族,如恭亲王奕诉和两广总督瑞麟;也有街头挑担子的小贩和裹足的妇女。

据「中国和暹罗—透过约翰·汤姆森的镜头」摄影展联合策展人姚咏蓓介绍,与当时很多西方摄影师带有偏见的眼光不同,汤姆森拍摄的对象和视角广泛且客观,「他拍摄的是真实的晚清中国,没有那些负面的、充满了猎奇心理的视角。在今天看来,我们认为他是新闻摄影的先驱。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但他拍摄的作品,的确与同时期的其他摄影师不一样」。

姚咏蓓又指出,长居英国的她2006年时在伦敦维尔康姆图书馆的收藏中发现了汤姆森留下的3箱玻璃底片,当时她深深为这些记录了晚清生活的照片所震撼。而在随后的十多年,她便一直致力将汤姆森的摄影作品呈现给更多观众,因为这批照片不仅非常具有历史价值,更充满了人文关怀。

她举例以其中两张照片作对比:「这张照片里的女孩看上去只有十几岁,她就要结婚了,可以看得出她生活在富贵家庭,但你看她的眼神,透露著悲伤,因为今后她就要在这个后花园里度过一生了。而你再看对面墙上挂著的这幅照片,拍的是一位南方女子,朴素贫穷,她生活在船上,以捕鱼为生,但她的眼神是多么自由。所以,在150年前,作为一个外国人,能够从眼神读懂这些被拍摄者的内心,我觉得太有价值了。」

此外,约翰.汤姆森的作品亦不乏清朝女性的身影,姚咏蓓评价指这显示汤姆森不仅摄影技术一流,还十分擅长与本地人打交道。他这个白皮肤,蓄著连鬓胡,戴著高礼帽的「洋人」在19世纪末期的中国既能够出入豪门名苑,为皇亲贵族拍摄肖像照,又能够在街头与底层劳动者打成一片,捕捉市井生活。这反映出「他这个人的沟通能力相当强。他不懂中文,在中国生活期间他认识了很多乐于帮他忙的朋友。因为他尊重中国人,所以中国人也愿意给机会让他拍摄。那个时候大家对相机还不太了解,甚至有的人迷信相机会摄取人灵魂的说法,但他还是拍到了很多珍贵的画面」,他作品内的男女老幼看上去都「那么安详自然。可以想像,他一定很善良」。

据了解,「中国和暹罗—透过约翰.汤姆森的镜头」摄影展将持续至今年6月,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布鲁内画廊免费开放。此前,在策展人姚咏蓓的推动下,汤姆森作品展已经在亚洲、北美和欧洲多地展出,参观人数近1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