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频繁减税 刺激经济

发布 : 2018-5-06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全国两会3月结束后,内地频繁减税清费。3月28日至今,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央接连三次开出的减税支票达到76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

这绝不是空头支票。每次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减税清费之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等中央部委都会随即出台实施细则,从中央到各省、市、县,层层落实。

中央的减税政策指向明确:刺激创新创业,支援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

减税的刺激效果已在市场显现。第一季度内地新登记企业达到132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1.47万户。5月1日新一轮减税政策落地后,企业立即获得真金实银的实惠。

过去5年,仅仅营改增一项,内地就累计减税2.1万亿元。企业的日子似乎好转。

第一季度,内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2000万元)盈利突飞猛进,同比增长11.6%;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以及整体税收收入增长一到两成,均遥遥领先GDP增速。

但这是建立在物价上涨,尤其是以往较低基数之上的。作为内地一大心病,以工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仍未有实质起色。第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6.5%,低于去年全年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6%,不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利润率不足5.5%。

开工不足,意味著产能过剩,内部、外部市场容量不够。此时,如果中美开打贸易战,工业产品将面临外部市场的进一步萎缩。

利润率过低,意味著居高不下的成本依然困扰著「中国制造」。政府可以减税清费,但无法阻止劳动力、土地、原材料、能源和环保等其他要素成本的不断上涨。

规模以上工业虽然面临困境,但面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时,其话语权仍然大于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虽然数量庞大、创造的就业机会可观,但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仍然较低。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迟迟挥之不去。近年来,内地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定向降准、督促银行让利、清理不合理收费,力图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资金来源成本、管理成本以及附加成本,但距需求仍相距甚远。

社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内地小微企业承受的贷款利率大致分为四档。最廉宜的贷款利率为5.1厘到5.5厘,主要由国有大型银行提供。其次是6.5厘到7厘,贷款来自地方法人银行。能够获得这两档水准的贷款,对小微企业来说简直就是福音。

更多的小微企业不得不忍受高利率的盘剥。小贷公司等机构提供的贷款,利率大概24厘;民间借贷利率高达36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