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大纲出炉 初中中史撤香港史独立课题(组图)

发布 : 2018-5-2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教育局昨为初中中史和历史科修订课纲举行记者会,修订课纲与第二阶段谘询稿相比,香港史部分由独立课题变成融入中史其他课题,修订初中中国历史及历史课程专委员会主席梁元生(右二)称,改动是想把香港史放入完整通史框架。(曾宪宗摄)



经历逾4年修订和谘询,初中中史修订课程大纲昨日出炉,3年共150课节,政治演变、文化特色和香港发展分别占76%、21%和10%,涉及27个课题。(曾宪宗摄)








【明报专讯】初中中国历史和历史科课程将会改革,课程新大纲昨日出炉,去年中史科第二阶段谘询课纲谘询稿提出香港史成为独立课题,但课纲最终定稿则把香港史融入各中史课题,即不再以独立课题方式教授。修订初中中国历史及历史课程专委员会主席梁元生指出,有关改动是因应前线教师意见,但有资深中史教师认为此举淡化香港史的重要程度。

新大纲最快2020学年实施

下学年开始,中国历史科成为所有公营中学的初中3年必修科,但此新课程大纲最快于2020学年在全港中一级开始逐级实施,教育局副秘书长康陈翠华昨天表示,欢迎学校提早用新课纲。课纲之前有两阶段谘询稿,而课纲定案提出学习目标之一,除了培养对国家、民族及社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又新增一项目标,就是要对上所述有「认同感」。

与第二阶段谘询稿(2017年10月)相比,讲述香港史内容虽然同样设15个课节,占总课节的10%,但修订课纲,取消了香港史独立课题的安排,把涉及香港的内容,融入中史课题中,如「清末至民国时期的香港」本是独立课题,但在修订课纲却编入在「国共合作与分裂」课题内,内容是教「1920年代内地与香港的关系」。

原倡香港史15课节 今融其他课题

在中一级的中史课程,涉及香港发展的只占1个课节,第二阶段谘询稿以「屯门作为南方海路交通重镇的地位」作为独立课题的学习内容,但新课纲下,「屯门」成为「唐朝社会」中3个选项之一,即教师可完全不教。宋室南迁后南方经济内容中要提及香港当时的制盐业和采珠业,但课纲把这部分香港史化为「注脚」,没写明在预期学习内容。

梁元生昨在记者会表示,聆听前线教师意见后,决定以「浸沉」方式教授香港史部分,而这科是中史,希望在中史框架下看香港,「教学法不同,但目标都一样,就是结合一起后讲授给学生听」。

中史教师:令香港史不够连贯

资深中史科教师陈志华认为,「屯门」部分列为选教、宋代时香港的情况列为课纲内容的「注脚」等,予人感觉淡化香港史,而「详今略古」的做法亦不利建立「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概念,他认为需要多加香港的古代元素。他又认为,课纲是给香港中学生读,而这些学生大部分土生土长,若把香港史列为独立课题,有助学生理解香港特色,较易突出香港与内地关系,融合在中国史的做法会令香港史不够连贯。

另一资深中史科教师陈仁启表示,修订大纲涉及课题仍然偏多,把章节合并属「取巧」,把香港史融入「国共合作与分裂」等课题,俨如把香港史变作附庸。他认为新架构下教师教学较具弹性,授课时可自行分配教学时间,「想教香港史多些也可以」。

香港中史教师会会长李伟雄指,这科是中史,主线应以中国历程和角度来看,故不同意不把香港史以独立课题呈现是「矮化香港」,「课纲都有提到改革开放中香港发挥的作用,香港当时对珠江三角的发展来说担当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