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网上购物 小心陷阱(组图)

发布 : 2018-11-1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内地网购平台的销售额不断上升,物流量大,但部分消费者未必谨慎购物,造成浪费。图为物流中心职员处理快递包裹。



网上购物陷阱处处,2018年中便有本港市民上网购买英超球赛门票,但至球赛开始仍未收到门票。






(明报制图)



根据追踪超过500万名美国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市场研究机构Slice Intelligence的数据,2017年每一美元网购消费额,平均有0.42美元花在亚马逊(Amazon)平台。(路透社)


【明报专讯】假设原价1288元的货品,特价428元限量发售,你会心动吗?11月11日「光棍节」后,12月又有圣诞节,购物旺季来临,网购平台更??u出形形色色的购物优惠。即使你原本没有购物意欲,但商品宣传广告铺天盖地,你也被迫接收各种刺激和引诱消费的内容,一不小心更可能堕入网购陷阱。同学应如何在网购热潮中自处?下文将揭开网购隐藏陷阱,教大家做个智「NET」网民!

.现象分析.

网购还是「妄购」?

为什么社交媒体上的广告信息会那么吸引你呢?它诡异地知道你的喜好……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我们每次上网购物,或在网店搜寻商品、浏览目录时,网络平台会一直追踪你的一举一动,收集及记录资料到其数据库。

收集网络足?

社交媒体如facebook、Instagram把用户的网络行为(如赞好、点击、搜寻项目和观看时间等)一一记录 ,并利用运算机制(algorithm)选择性地向你??u送资讯内容,形成「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现象,即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遭筛掉,只被感兴趣或可能需要的资料形成的「气泡」包围。这背后的操作将你引导去看网络平台想你看到的东西──广告信息。

假设用户A君曾观看旅游影片、搜寻机票或旅行地点的资料,社交平台便分析出他对旅游有很大兴趣,其帐户便会充斥许多旅行相关广告,如机票资讯、旅游优惠、酒店??u荐等。

过滤气泡 引诱购物

你有过网购「中伏」的经验吗?明明看过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u荐才购买、facebook有该商品广告、标明是正货、留言好评如潮,但最终货不对办?网上骗徒手法层出不穷,网购商品的相片大多经过修图,图片颜色鲜艳亮丽,予人高品质的感觉。早前台湾便有市民网购牛仔裤,广告中的牛仔裤看起来轻薄有弹性,他收到的却是线头很多的劣质商品。

假商品充斥网店,有人假货当正货售卖。不法之徒利用社交工程,以「私人原因需要停止营业,无奈之下只能将商品打折售卖」等标题,并注明「所有商品都有原产说明及证明」,吸引网民眼球,动之以情,再附上官方图片、影片和公司位置(真假不确定),营造安全可靠的感觉,令人放下戒心,最终堕入消费陷阱。

网络优惠刺激消费冲动

网购的方便和诱惑也容易令人买下不合用的商品。根据环保团体绿色和平2017年发表的《港人网购行为及心态调查》,约1000名受访者中,40%认为在网购优惠日会比平常容易冲勾x??费,而网购衣物中,83%购自淘宝网,但每4件有1件穿少于两次便被丢弃。内地网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集团2009年起??u出「双十一」光棍节优惠,销售额屡创新高,正正反映出网购热潮,2017年「双十一」销售额便逾1682亿人民币。随?互联网的广告宣传,网店利用节日作促销契机,鼓动网民把握机会「执平货」,改变了网民的消费习惯和心态。

■网络词汇

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随?网购愈来愈普及,人们对网购商品愈来愈有信心。不过,骗财陷阱埋伏其中,有消费者便曾误堕骗徒圈套,包括货不对办、冒牌货充当正货、收钱后不出货等。警方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2015年指出,网上骗徒善于以「社交工程」的手法行骗。

街头骗案网上版

于网络时代,社交工程即利用人性弱点操控其心理,利用沟通和欺骗伎俩,以取得对方的帐号、密码、身分证号码或其他机密资料,突破资讯保安防护。此手法几乎完全没有通讯技术成分,可说是街头骗案的网上版。该等诈骗活动不时在网上出现,例如当你用手机浏览网站时,突然连结到另一个网页,称手机已「中毒」,除非购买网页内的防毒软件,否则手机内的资料不能使用。你或会觉得这手法太「低端」,难以令人上当,然而,网络防护软件供应商卡巴斯基于2016年的全球问卷调查,发现网络金融安全事故中,75%的骗徒透过社交工程行骗,只有17%采用较精密的恶意程式行事。

利用社交工程的网上骗徒惯常透过以下诈骗手段,从网络消费者身上获取利益:

1. 恐惧与帮助

骗徒首先会引起消费者的恐惧,例如当事主恐惧其智能装置受损,骗徒便声称有解决问题的方案,假装帮忙,事主便可能慌忙地付款购买「防毒」工具,最终被骗取金钱。

2. 安全幻觉

骗徒将大量货品、店面及客户评价的图片上载到网店页面,部分更声称购买后30日内可以退款,营造网店安全、可靠的形象,增加消费者信心,诱使他们堕入骗局。

3. 鱼目混珠

骗徒建立网店时,通常会假装知名企业。2018年10月便有市民向报章投诉,称在网店以499元购买法国品牌钻石戒指,但货不对办,骗徒使用与品牌官网相似的网址,令消费者误以为是官网大特卖,结果购得的只是人工钻石,而非该品牌的首饰。

4. 时间紧迫

骗徒一般会以限时优惠作招徕,利用消费者「苏州过后无艇搭」的心理,减少他们考虑的时间。在未经深思熟虑下,消费者便可能决定错误,仓卒购买商品。

■媒体素养

做个精明「USER」

面对网上的购物诱惑及陷阱,大家必须加强媒体素养和有辨识网络资讯真伪的能力,培养多角度思考,避免堕入假货或疯狂购物陷阱蒙受金钱损失,甚至引起法律纷争。为免堕入骗局,应对网络广告及宣传提高警觉,日常购物时,可运用下列媒体素养「USER四步骤」,搜寻、辨识、分析及善用资讯,减少堕入陷阱的可能。

◆USER四步骤

「USER」分别代表了解(Understand)、追查(Search)、评估(Evaluate)及回应(Respond),可藉以下探究问题,尝试查找网购内容的真伪:(图)

文:香港青年协会媒体辅导中心

[通通识 第5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