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DNA推测容貌 鉴证新纪元

发布 : 2018-12-14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以往执法部门靠DNA破案,都是将罪犯遗留在现场的DNA与罪犯资料库内的纪录做对比,从而寻人,但如果犯罪者是初犯,这招就无用武之地。不过,最近美国多宗原本难以破解的悬案,因为新技术容许凭DNA推测当事人的大概容貌,成功协助警方破案。有专家形容DNA鉴证进入新纪元,但亦有人质疑其准确性,担心更多无辜者被当成疑犯。

DNA「表型」(phenotype)主要受生物的基因型(genotype)和环境影响,会基本决定一个人的容貌。DNA表型技术透过DNA重构容貌,例如肤色、毛发颜色、眼睛颜色和大概体重等,是近年来法医学的新兴领域。透过分析DNA,就可重塑出外貌难以辨认的死者或疑犯的外貌特徵,从而为查案提供线索和缩小范围。

大数据建立「平均脸」 按DNA特徵微调

提供技术的公司会先收集大数据内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种族等人脸照片中,有关色素和形态的所有信息,求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平均脸」;接著通过DNA来与这些信息建立关联,即哪个DNA、哪个位点或哪个突变对应哪一个形态改变。当有新DNA样本需作预测时,就先找出这个样本的平均脸,然后在平均脸上微调,例如某个基因点位和大嘴巴或高鼻子相关,就可以在平均脸上把嘴加大和鼻加高,以得出大概轮廓。脸部阔窄、嘴部大小、下巴尖圆、眼窝深浅、鼻子大小和高扁,甚至雀斑多少等,都是会考虑的变数。

提供这类技术的帕拉班纳米实验室(Parabon NanoLabs),自2011年以来获美国国防部投入超过100万美元(约780万港元)资助。该公司自2015年以来与警方合作处理超过40宗悬案,并侦破了最少6宗,包括失踪人口和凶徒一直逍遥法外的凶杀案(见图)。

实验室称,有些时候推测出来的疑犯容貌,与警方一直查找的疑犯容貌完全不同,为查案带来突破。

数据来源算法无公开 未经同行审查

不过,帕拉班纳米实验室未有公开数据来源和算法,也没经同行审查才发表,难以核实。帕拉班纳米实验室行政总裁阿门特劳特(Steven Armentrout)承认,该新技术只是一种调查工具,而非当作呈堂证据。该实验室生物信息部门主任也强调,他们绘制的画像「并非与DNA拥有者一模一样,只是与执法部门合作,为他们提供疑犯的大致外貌特徵」。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刘凡亦说,虽然现时根据DNA来推测眼睛、头发和皮肤的颜色,准确率已达实际应用标准,但还不可以用来推测人的相貌。有专家就质疑,眼睛和毛发颜色由一条基因决定,因此还容易推测出来,但诸如身高和体型,往往受后天环境因素左右,因此难以推断。

至于私隐方面,美国纽约大学人口健康系生物道德教授卡普兰(Arthur Caplan)则指出,DNA表型技术将会愈来愈先进,到时人们在外出时遗下DNA,随时就会被利用,私隐难保。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高级政策分析师斯坦利(Jay Stanley)质疑这技术只是「科学小说」,绝不应认真看待和应用,他忧虑利用DNA推测容貌,将会强化种族偏见,亦会有更多无辜者被警方列为疑犯。(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