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种棉花 月球首现嫩芽(组图)

发布 : 2019-1-16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嫦娥四号著陆器



生物科普试验载盛岽高19.8厘米,相当于1.5个可乐罐。(网上图片)


【明报专讯】重庆大学昨发布消息称,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实验载荷内的棉花种子发嫩芽。这是人类在月球上培植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生物科普实验载荷总设计师谢更新表示,已初步实现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对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具有重大意义。

「生物罐」载6物种 备水土空气

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实验载盛岽上周六(12日)传回最后一张实验照片,显示罐内生长出的植物嫩芽生长情况良好。这表明在经历月球高真空、宽温差、强辐射等严峻环境考验后,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成功。据重庆大学副校长、科普载荷项目总指挥刘汉龙介绍,本次实验中的生物科普实验载盛岽是一个高度密封的抗压容器,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罐体直径17.3厘米,高19.8厘米,内部除了棉花、油菜、薯仔、拟南芥、酵母和果蝇6种生物样本,还有18毫升水,土壤、空气、热控以及两个记录生长状态的相机,总重2.6公斤。

生物生长空间约为1升,6种生物形成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当中植物生产氧气和食物,供给所有生物「消费」;作为消费者的果蝇和分解者的酵母,通过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供植物光合作用。此外,酵母可藉分解废弃物生长,也可作为果蝇的食物。

刘汉龙介绍,生物科普实验载荷于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第一天(1月3日)晚上11时18分开机并启动主相机拍照,11时48分在地面控制中心发送放水指令后,植物种子和果蝇虫卵结束休眠状态,进入生物月面生长发育模式;5日晚8时,地面接收数据显示载荷内种子已发育为胚根;12日晚上8时3分34秒,地面发送生物科普实验载荷断电指令后,该载荷正常关机。

「从开机至断电,生物科普实验载荷在轨工作状态良好,累计工作时间长达212.75小时。通过照片数据和遥测数据分析,设备内部水已完全浸润土壤,温度、压力等完全符合生物生长发育的要求,达到设计指标,部分指标超过预期。」生物科普实验载荷总设计师、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谢更新教授表示,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做生物生长实验,以前科学家在空间站以及其他航天器上开展过多次生物实验,但月球上还从未有过。

步入月夜期 样本将分解封存罐内

生物科普实验载荷注水做发芽和生长实验后,经过9天时间进入月夜期。由于已断电,载荷内部在月夜温度零下52℃的情况下,所携带的6种生物将处于冷冻状态,并慢慢分解,封存在载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