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硕:找得回,他不用死在中国 失落晓波护照 遗憾永留广场(组图)

发布 : 2019-5-1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现居法国的于硕(左图)接受访问时形容对六四当天清场的情景「永不忘记」,她在广场留下两件人生憾事:未能替刘晓波(右图)取回证件、未有喊醒帐篷内的学生。(苏灵茵摄、资料图片)



于硕接受访问时表示,1989年6月4日清晨,她目睹坦克车进入广场,并压扁广场上的帐篷,担心内里仍有未睡醒的学生,一生责怪自己当时未有把学生喊醒。图为1989年6月4日,解放军装甲车进入广场,后方建筑物为「毛主席纪念堂」。(资料图片)


【明报专讯】「在6月4日清晨撤离天安门广场的最后时刻,我还见过于硕,她听说我的护照忘记在绝食棚中,还要上前与戒严的士兵商量,帮我取回。」刘晓波在《末日幸存者的独白》中,如此叙述他1989年与于硕最后一次见面:「但是,面对她的是黑森森的枪口。」事隔30年,刘晓波的骨灰撒于大海,身在巴黎的于硕谈起故人热泪盈眶:「如果我找回护照,晓波可能已走了,不用死在中国。」历史容不下如果,只有悔恨:「坦克压?了好多帐篷……我一辈子后悔,没有把里面的学生喊醒。」她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师承刘晓波父 二人「常一起玩」

刘晓波和于硕都成长于中国东北,刘晓波的父亲刘伶是于硕在东北师范大学的老师,「那时候晓波是诗人,我是文青,经常一起玩」。两人后来到北京,她在人民大学任教,刘晓波在北京师范大学,「都在北三环,很近」。1989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访问学者的刘晓波,4月27日回国参与学运,于硕到广场做研究,后来发联署传单要求罢免北京市长陈希同,与老朋友碰头(见另稿)。6月4日清晨,军队开枪,众人撤离,于硕再次见到刘晓波:「晓波一见到我就说:『完了于硕!我的包留在绝食棚里了,护照、回美国的飞机票都在,还有3000美金。』」于硕说,自己「想都没想,一秒钟就往那里(绝食棚)跑,要去给他拿包子」。回身,却面对一排荷枪实弹的解放军,学生把她拉回人群,于硕看到令她更遗憾的场景。

没喊醒学生 坦克压帐篷

「一辈子后悔 天天哭」

当时「天天在广场」的于硕忆述,自宣布戒严后,广场学生晚上忧虑军队进城,经常待在帐篷,三更半夜才能安睡,翌日也较晚起?。6月4日清晨,军队早已开枪,其时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于硕,看到「广场上很多学生仍在睡」,有个小男生打开帐篷,睡眼惺忪,于硕就这么一句:「军队都进来了,你还能睡吗?」及后,学生与于硕撤离,直至看到刘晓波,想替他取回细软,才回首已看到广场有10多台坦克驶进,压平大量帐篷,「想到里面的小男孩、那些学生,他们都在帐篷里,我怎么没有把他们喊起来?」于硕说起,顿时崩溃,眼泪夺眶而出:「我后悔没有做这件事,一辈子后悔。」于硕说,其时自己六神无主,取护照的事也「被盖过了」,由朋友搀扶,回到人民大学。

「那时候,天天哭。」于硕说,心里一直未能平复,至6月8日,朋友通风报信,说公安要抓捕她。她先逃到上海,再到深圳,与一众「北京来的人」待在一个船老板的家中。对方同情学运,协助于硕逃难到香港,但其时已值7月,北京得悉大批民运人士南下,逃亡要格外小心:「我从那船出来,跟?一个中年妇女,隔两米走,不能说话,然后又换了个男人……我身上什么都不能带,只能带小手包,衣服也不能带。」多年后,于硕才知道自己获「黄雀行动」所救:「我刚到香港,是朱耀明接我上岸的,同行还有刘千石。」

回国不敢见晓波 「往后」成永诀

于硕其后流亡海外,1994年后,领?法国护照,曾经回国,适值刘晓波获释后的自由时间,但由于自己未曾归案,担心自己身分牵连刘晓波,「因此不敢见」,但曾探望刘晓波的友人向她转述:「为什么于硕回来都不看我?」于硕回对方:「往后吧。」但所谓「往后」,就是刘晓波2008年再次入狱,直至身故。「如果我找回护照,晓波可能已走了,不用死在中国。」于硕说,「我人生,就是遗憾了。」

明报记者 李以庄 特约记者 苏灵茵 香港—巴黎连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