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权法案增美手段 学者:中间落墨免「绝杀」(图)

发布 : 2019-9-1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9月8日香港反修例游行中,有人持美国国旗以及要求美国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的标语牌。(曾宪宗摄)


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CECC)今日将举行「香港不满之夏及美国政策回应」听证会,外界关注会如何影响国会处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以及法案一旦推行会有何影响。曾任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的美国学者戴大为接受本报电邮访问,分析草案的重点,指草案是为美国政府提供更多中间落墨的政策工具选项,以处理香港问题,如草案获通过,则华府不再只有直接废除对港特殊待遇的「绝招」。

《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的起源,要追溯至2014年雨伞运动,两名CECC时任主席史密斯和鲁比奥先后在国会提出《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草案(史 - 众议院:2015年2月、2017年9月;鲁 - 参议院:2016年11月、2017年2月),但当年加入共同支持(co-sponsor)草案的议员寥寥,最终不了了之。在今夏香港反修例示威愈演愈烈下,史密斯和鲁比奥今年6月重新在国会提出草案,这次和应的议员愈来愈多,截至周日已有共41名参众议员共同支持,鲁比奥在最新访问中更声言草案可望10月中通过(见另稿),令人猜想结局会否有变。

戴大为:美国会通过法案机会大

近期有份联署支持国会通过草案的前港大法律学者戴大为(Michael C. Davis)向本报称,这项拖延已久的草案获通过的机会如今大增,主因是香港近期事态发展,他说:「最近事件显示香港自治变得如何严重退化,显然北京已直接就示威者要求作出所有重要的政治决定,因此香港明显存在需要更大监管的自治问题,修例本身清楚显示地方政府如何顾著取悦北京,少有理会香港自治。」他不认为特首林郑月娥早前撤回修例,会对美国通过法案的紧急程度有多大影响。

鲁比奥本月初投书《华盛顿邮报》,批评反修例争议可见中国在香港展示其「真正本质」,敦促华府明示可灵活和有力地回应香港问题,「我们的选项远多于只有按美国法律(指《美国-香港政策法》)终止香港特殊地位的『核武选项』(nuclear option)」。他指华府可通过《全球马格尼茨基人权问责法案》制裁严重违反人权的个别外国官员或单位,同时国会应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以授权制裁那些削弱香港自治程度的中港官员。

邱腾华:单独关税区非他国赋予

本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长邱腾华上周坚称,包括单独关税区身分的香港经贸地位是《基本法》所赋予,并非任何一个国家单方面施予。不过在鲁比奥看来,「北京可资利用和得益」的香港特殊地位视乎这城市有否被当成单独关税区、开放的国际金融联系以及港元联系汇率,「美国可在行政和外交上限制这些条件」。

可制裁官员护示威者 增政策工具库

戴大为亦指出,《香港政策法》基本上只予华府两个选项:取消香港特殊地位还是继续认可中方政策,但新草案则容许「多种多样的中间工具」(diverse intermediate tools,见表),以制裁未能尊重对港承诺的官员,或保护示威者进入美国,变相扩大了华府监察香港的政策工具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