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手作经浮沉 百折不还终留香(组图)

发布 : 2019-10-1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今只有福州保存了完整的古法茉莉花茶窨制生产工艺,福州茉莉香历久弥新。



海外友人观看福州茉莉花茶传统手工窨制工艺。


「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茉莉花茶,又称茉莉香片,作家老舍和梁实秋都曾回忆过「小叶茉莉双薰」。有50馀年制茶生涯的陈成忠出身福州制茶世家,是陈氏莉花茶窨制工艺第三代衣钵传人, 2018年5月,他正式受颁「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中「花茶制作工艺」传承人证书,成为福州茉莉花茶首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经历过行业浮沉,陈成忠更确信,精度更高的手工茶会有市场。

从其祖父陈兴焰这代起,陈家就开始了制作花茶的历史。父亲陈必务是陈成忠的第一位制茶师傅。「筛的时候不要把里面的茶叶丢到外边去了,要旋转式地走动。」时至今日,陈成忠还清晰地记得父亲手把手教他时叮嘱他的话。15岁那年,陈成忠接替退休的父亲陈必务进入福州茶厂工作,这一干就是半个世纪,2010年退休后,作为茉莉花茶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陈成忠又被福州茶厂返聘直至2016年。凭藉著对福州茉莉花茶的系统认知和悉心钻研,陈成忠不仅对复杂的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把控自如,还形成了独特的工艺风格,深受茶界业内人士的好评。

学徒做起 八年领略

「1965年我刚进福州茶厂时分配在第三综合车间,当时我们4个学徒一天制成香茶逾200担, 制茶的手工传统工序全部都要学习。」 陈成忠表示,他一开始就跟随著王洛洛师傅,全面学习花茶的整个窨制工艺,在完整的流程中领悟茶叶管理的灵活性,并且夯实了基础手工部分。后因其勤奋肯学和对茶叶的敏锐感受力,陈成忠被茶厂的另一位老师傅林依细看中,在其后长达8年的时间里,林师傅细心教授陈成忠窨制工艺中每道工艺过程的审评细节。也正是这8年,陈成忠更加深刻地领略到茉莉花茶的神奇魅力。

陈成忠开始学习窨制时,福州茶厂已有半自动窨花设备,但他最感兴趣的,还是如何手工窨花,从每一处细节控制花与茶的融合。让茶坯吸收花香的过程,称作窨制。要掌握全套的传统花茶窨制工艺,制出一泡理想的茉莉花茶,需经过多道繁复考究的工序,把含苞待放的茉莉花和茶坯进行多次拌拼窨制,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审评,耗时百馀天才能制成,经过的道路之复杂崎岖非常人能想像。而在陈成忠看来,这一泡地道的福州茉莉花茶不仅仅只是一杯简单的茶,还是陈氏制茶工艺流传不衰的体现。

坚持理念 淡然从容

从基层工人一步步走过来的陈成忠,见证了福州茉莉花茶一个行业的沉浮兴衰,这其中的心酸和感慨,他比任何人都更淡然从容。「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的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达至鼎盛状态,那一段『千家万户遍植茉莉,妇孺白首皆焙香茶』的辉煌岁月,就连花香里都似乎飘著财富与希望。」 陈成忠说,「但是市场很快就饱和了。为了活下去,激烈的竞争下,许多商家开始以次充好,弄虚作假,市场上的花茶质量自然是泥沙俱下。 数百年形成的福州茉莉花产业,被影响低落起来却只需要短短几年。」

在那段风雨飘摇无序的岁月里,陈成忠不想学同行,搬到花源更廉宜的广西去做茶,他只是照几十年的经验,自己在郊外的老屋里试著做理想中的「福州味,冰糖甜」。而这一「沉」就是逾十年,个中辛苦,笔墨难言。

然而辛苦亦从来不会白费,陈成忠可以独立完成从茶坯制作到窨花的整套工艺流程,这是如今很多只会窨花却不懂茶坯制作工艺的茉莉花茶制茶师无法企及的。

教授儿子 传承工艺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80后」儿子陈铮勤勤恳恳地向父亲学习花茶的传统窨制工艺,2016年荣膺福州市茉莉花茶制作传统工艺传承大师。

在陈铮看来,大规模生产下,机械茶很难达到手工茶的精度,有很多关键点无法掌握,手工茶还是很有市场。父亲陈成忠的丰富经验对他而言是莫大的优势,所以接班「顺理成章」,专注做茶,不虚度光阴岁月。「虽然手工茶花的精力要更多,但我觉得,这不仅是投入与回报的较量,更是我自己内心的需求与现实利益的平衡。」陈成忠透露,今年他们的茶厂在下半年就可以投入使用,「规模不大,毕竟我们一年茶季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手工制茶,但是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就像他一直告诉陈铮的是,虽说传统会比现代制茶工艺复杂,但是能够将这种「文化」延续下去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