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争系列:苏丹与香港的无大台

发布 : 2019-12-1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香港这一波运动发生时,国际媒体的头条本来是苏丹。香港慢慢由一个角落变成主菜,与此同时,苏丹的运动却已基本修成正果,何其唏嘘。曾几何时,没有人想过香港和苏丹可以相提并论,但两者的比较,却也不是风马牛不相及。

苏丹1956年独立,此后不断经历军事政变、内战,近年由资深独裁者巴希尔垄断政坛,被国际社会视为21世纪最后的暴君。即使南苏丹分裂而去,达尔富尔天灾人祸频仍,巴希尔可以永续执政,北京背后的支持,无疑是主因之一。今年年头,群众运动愈演愈烈,巴希尔终于下台,但不是因为运动很成功,他只是被军队内部政变取代;军人虽然承诺还政于民,但一直没有具体行动,纯粹希望自保,令人想起非洲津巴布韦推翻万年总统穆加贝的内部政变。于是苏丹民众继续集结,要求军方交出权力,规模席卷全国,遭到军方强烈镇压,造成200多人死亡,政府甚至并下令禁网,以阻止暴力镇压的消息流出国外。

苏丹人和香港人的诉求自然不尽相同,但从上述简单背景可见,两者并非没有共通点。在不熟悉内情的离地旁观者眼中,苏丹独裁者巴希尔终于下台,理应是运动成功的最大标志,理应立刻「散水」,就像外媒以为香港的逃犯条例修订终于正式撤回,就等同「胜利」。但经过漫长运动,两地种种结构性问题反而进一步暴露,群众对Root Cause的不满只有更深,假如不通过运动解决,那些新出现的苗头变成常态,只会延续腐败结构,假如成果被骑劫,甚至可以比「阶段性胜利」前更差。基于上述认知,运动momentum才会持续下去,这也是伊拉克、智利等同期案例在总理下台后,群众还未散去的共同原因。可以想像,即时此刻林郑月娥下台,「散水」效果也等同零。

此外,苏丹、香港两地政府都是依靠军警「止暴制乱」,伎俩相同,渗透群众的手法近似,苏丹实行了网禁而不果,香港也申请禁制令点名Telegram、连登,更是沦为一纸空文。单纯高压的结果,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令运动更难收拾,两地民间对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追究警暴,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诉求之一。而当警察成为前线持份者,和解的角色增加了,解结的难度只有更大。

在香港,「无大台」成为近年一切民间运动的标记,因为昔日的反对派「永续社运」令人失去信心,大台精英领袖容易腐化,也是群众不满的泉源之一。但无大台并不等同无协调,香港公民社会由下而上的串连无处不在,通过资讯科技产生的高度默契,体现了「无大台、有默契」的新型组织模式。

这种模式,完全属于新时代,并非上一代有「大台obsession综合症」的前辈所能轻易理解的。在苏丹,发放示威信息的主要是「自由与变革力量」,他们一直透过社交媒体统筹,组织力强、但机动性高,每当有示威领袖被捕后,他们就随即选出新任领袖。值得注意的是,当苏丹亲政府民兵向示威者开枪后,根据Google数据,香港网民搜寻苏丹的次数激增,香港运动的国际化,那是转捩点之一。全球蝴蝶效应,无出其右。

沈旭晖(GLOs创办人、中大社会科学院客席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