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成为「输得起」的人(图)

发布 : 2020-1-2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陈荭(「陈校长免费补习天地」创办人)


「人生中面对输的时候更加多,不要只教孩子如何去赢。」这是上期所谈到的「8不教育观」的第3个「不」。文章最后说到,不要小看孩子输不起的后果,一旦形成根深蒂固的心态和人格,最终将连累他整个人生。那么,对家长来说,如何避免孩子养成输不起的心态呢?

助孩子抗衡成王败寇风气

我们的社会鼓吹弱肉强食,推崇胜者为王。我们的学校只重分数不看努力,只求名次不理感受。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孩子很容易就会把「输」视作一件很可怕很可耻的事,会产生输不起的心态,形成输不起的性格。

所以父母在家庭中便不应再助长社会上学校里这种成王败寇的文化风气和意识形态,而是要帮助孩子与之抗衡。

父母首先要注意的,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态度。比如有的父母一知道孩子考得高分就笑容满面,赞扬庆祝,却不去了解那个分数和名次代表孩子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能力;有的父母一见孩子成绩不好就板起脸孔,责备催谷,却不去了解孩子付出了多少努力,有怎样的感受。这些言行反应都是在有意无意间向孩子展现自己对「赢」的过分重视和对「输」的过分抗拒。此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赢输的反应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经常在家中看到父母在打麻将时赢便笑,输则「反?」的表现,当然更难养成「输得起」的心态。

必须要提醒家长的一点是,当我们说要培养孩子「输得起」,并不等于说每当孩子输了、失败了就是好事。有些家长(甚至是教育工作者)受「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最好的学习」、「拥抱失败」之类的情绪口号所误导,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孩子的失败不以为然,甚至欢迎。考试不及格,没问题,失败是成功之母;比赛输了,没问题,失败是最好的学习;把事情做坏了,不要紧,我们要拥抱失败。

建立成长方向和动力 才算输得起

「输得起」并不是「输得好」。「输得起」是在遇到失败时懂得如何去应对和自处,并且能够转化为成长(甚至是成功)的助力。失败如果要有助孩子成功(成长),失败如果能让孩子从中学习,必须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失败者有明确成功(成长)的方向和动力。

科学家的试验失败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发明、发现、证明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那就是成功的方向和动力。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帮助孩子先建立成长的方向和动力,而只是单纯地要孩子学习接受失败,甚至以孩子能够不断地承受失败而骄傲,这只会让孩子在成长中不断调低自己的人生期望而已。这样的失败没有任何学习的成效,也没有任何成长的价值。这不是「输得起」,这是真正的失败。

陈荭(「陈校长免费补习天地」创办人)

深信有教无类,毅然放下直资中学校长的高薪厚职,成立免费补习天地,助基层学童补习;近年亦大力推动「无墙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