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二十四节气】中文系讲师细说清明习俗:鼠麴草制食物 古人扫墓插杜鹃花 (图)
发布 : 2020-4-03 来源 : 明报即时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日(4日)是清明节,也是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清明节除了扫墓,古时人们还有什么习俗?扫墓时又会带什么花拜祭先人?岭南大学中文系讲师、「萧博士文化工作室」创办人萧欣浩翻查古籍话你知。古籍记载,不少人于清明节,会用鼠麴草来制作食物,所以鼠麴草又名清明草。《永春州志》提到,当时的人会用鼠麯(同麴)来做乾粮,形容「食之甜美」。《南安县志》提到「各家以鼠麯和米为粿,绿豆是馅」,即磨烂鼠麯和米粉搓成皮,以绿豆做馅,与现今的茶粿相同。古人在清明节扫墓时,会用杜鹃花拜祭先人。《马巷厅志》提到「清明插杜鹃花,祭祖先扫坟」,原来清明时节适逢杜鹃花开,杜鹃花又名「清明花」,人们以当季的花向先人表达心意。此外,柳枝也是清明常备的植物,人们会插于门外或扫墓的地方,也会戴在头上,用于避邪。清明时节去扫墓,古人在拜祭祖先时,不忘踏青赏花,也会缚起秋千,给小孩及妇女玩乐。宋代的《记纂渊海》提到,荡秋千主要是模仿柳枝的摆动,有避邪的效用,也有散去春天阴气的作用。另外,有古书提到妇女会于清明节悉心妆扮,于秋千上嬉戏,加添争妍斗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