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硬联通初成 软联通仍需推进(组图)

发布 : 2024-2-1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5年,一小时生活圈见雏形,港车北上、莲塘/香园围口岸启用,粤港两地人货往来大致恢复疫情前水平,港人热中北上消费。图为深圳河两岸深港风光。(新华社)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作为「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发展目标近至2022,远到2035。如今《纲要》发表已过去5年,大湾区走到了哪一步? 明报记者

港珠澳大桥通车、高铁直达西九龙、港车北上、莲塘/香园围口岸启用、深中通道今年中要通车……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见雏形,粤港两地人货往来大致恢复疫情前水平,港人热中北上消费;内地居民到香港旅游方式更加多元化,当然也出现让港府措不及防的「特种兵旅游」。

经济、发展与金融

从经济总量看,大湾区的经济总量5年来增长逾2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的11%,与意大利、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梯队。从发展水平来看,2022年大湾区人均GDP为22,517美元,逼近中等发达国家的门槛。从人口规模来看,2022年大湾区常住人口8662万人,在全球四大湾区中排名第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发展蓝图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目标为「到2022年,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大湾区内市场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接受电子传媒访问时指出,尽管《纲要》推出5年中有3年在疫情下度过,不过区内基建「硬联通」基本做好,下一步要集中做好「软联通」。他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我们都要做工作,全部都是配套性工作,而且规划有了、大政策有了,我们促进香港和广东省城市更好融合。」

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之一,是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强化大湾区内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推进金融机构互设和业务开放。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三联通三便利」6项措施。财政司长陈茂波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专访时指出,大湾区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正进一步深化扩容,香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僚媎国际金融中心联通内外的桥梁作用,亦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对此非常乐观又充满期望。

人才、青年与科创

大湾区内积极推动专业服务和人才交流。内地出入境管理局自2023年2月在大湾区城市试点推行「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经审批后签注持有人在有效期内可多次往返内地及港澳。在法律领域,符合指定条件的港澳律师只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便可在大湾区内地9市取得执业资格,从事适用于内地法律的部分民商事法律事务。医院管理局则推出「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首批从广东来港医护已「毕业」,第二批将于2月底到埔。

大湾区内的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自2019年以来迅速发展至23个,香港青年可获优质的创业支援和孵化服务。香港特区政府于2021年1月试行「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2023年3月1日起恒常推行计划。

科技创新和教育是规划的重点,具体措施之一是「港校北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18年开始筹建,一年后获准动工,2022年正式成立,前后历时仅4年,是《纲要》发布后首间粤港合办高校。但分别计划在肇庆和佛山办学的香港都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未能如期开展计划。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七个发展范畴之一。据环境保护署《2022年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结果报告》,珠三角区域的整体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对人体呼吸系统有伤害的臭氧浓度上升,区内的光化学污染仍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