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帆星座」计划首批卫星将以一箭18星方式发射升空。根据规划,未来将打造约1.5万颗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的组网。(央视画面)
中国把「超大规模市场」视为发展「动力源」,并陆续在科创和产业发展上取得成效。按计划日内将发射首批卫星升空的中国「千帆星座」(G60星链)计划,2027年底实现全球网络覆盖,2030年达成由1.5万颗卫星组成的低轨道宽频多媒体卫星通讯系统,可透过手机直连。路透社报道称该计划踏出重要一步,将与SpaceX星链争夺有限的低轨道空间。内地谘询机构泰伯智库估计,内地商业航天市场规模2025年可达2.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有中国版「星链」之称的「千帆星座」,首批组网卫星将以「一箭18星」升空。
根据江浙沪9城共建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2021年发布「千帆星座」计划,包括三代卫星系统,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星座设计,致力为国内用户提供广泛、高质的通讯服务。
日产一颗 年产能将增至270
「千帆星座」由上海垣信卫星负责运营,2023年正式�ㄟ吽A目标今年内发射108颗卫星,计划一期将发射1296颗卫星。据《上效瑲券报》报道,负责卫星制造的上海格思航天表示,生产一颗卫星只需要1到1.5天,今年计划交付50到70颗卫星,此后将年产能增至270颗,「一箭18星」成功后将会尝试「一箭36星」、「一箭54星」。
天兵科技创始人康永来表示,大规模卫星组网发射需求激增,火箭发射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发射频次和运力。
商业航天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生物制造、低空经济并列「新增长引擎」。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表示,「谁先将卫星送上天空,谁就能在太空中占有一席之地」。西南证券分析认为,低轨道卫星产业的国产化率有望维持高水平有效推动内需。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内地A股上市与商业航天相关的多间企业近期行情向好。民生证券分析称,运载火箭、卫星生产制造相关产业有望短期内受惠,卫星通讯应用及服务企业将在中长期迎来发展良机。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从「用市场换技术」转向「用市场创造技术」的发展阶段。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有一章阐述「全面创新」。当中提及,要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引领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分析:现代化产业搬太空
从高铁、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到电动汽车,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大动能。《学习时报》指出,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需求引致创新」机制,正在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提供动力和能力。
分析认为,如今中国版「星链」正把在地面成功的现代化产业发展道路,搬到太空发展。明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