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专讯】在喜庆的日子点燃烟花爆竹,能增添热闹气氛,然而未经申请在香港放烟花爆竹属犯法,在内地亦有限制。
■玩一玩
图为3组形容爆竹声的四字词,请配对。
■新闻事件
广东佛山、河南郑州、辽宁鞍山等多地近日订明,2025年农历新年可以「有序、限时或在限定区域」燃放烟花爆竹。其中佛山顺德通告,农历新年期间除大除夕、年初一全天可放烟花爆竹,其馀时间上午8时至晚上11时可燃放;此外在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等法定节日,上午10时至晚上10时亦可燃放。
【节录自〈农历新年多地允放烟花〉,《明报》,2024.12.28】
中华文化知多点
烧爆竹习俗由来已久
中国放烟花爆竹历史悠久,正月初一放爆竹的习俗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已有记载:「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山臊是中国传说的妖怪,根据《神异经》,凡有人遇到山臊都会患病,而山臊不怕人只怕爆竹。因此,古人会在正月初一于门前燃点爆竹,以驱赶山臊及恶鬼。
现时的爆竹均由红纸卷?炸药,惟据清代《通俗编》:「古皆以真竹?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仗。」初期爆竹为用火烧真竹,在火药面世后,改用纸卷?火药。此外,又会配合百戏表演,《东京梦华录》的「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写道,伴随爆竹声开始,会有假扮鬼神的表演者跳舞奏乐。
烟花则比爆竹迟出现,宋代皇室会看烟花,例如《武林旧事·卷七》就记述淳熙十年「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宋孝宗观海潮放烟花。烟花有多款,例如《宛署杂记》提到有「三级浪」、「地老鼠」等。
然而,也有古人认为放烟花劳民伤财,《五石瓠》「烟火」一章提到,明代成化年间,皇帝欲大兴烟花表演,编修章懋上书劝谏称天下动荡,兴办烟花表演是劳民伤财。
■知多点
限放烟花爆竹
现代放烟花爆竹不慎,可引发火灾、伤人事故,亦会产生大量PM2.5等空气污染物,加重雾霾污染,因此中国各地限制民众在指定时间放烟花爆竹,例如上述新闻的广东佛山、河南郑州、辽宁鞍山等地,亦将烟花爆竹产品分4类,其中A及B类需由专业人员燃放。
香港烟花爆竹受《危险品条例》规管,在陆上燃放烟花爆竹,须事先向文化体育及旅游局申请牌照;任何人非法制造、贮存、运送或使用危险品,最高刑罚为监禁12个月及罚款20万元。此外,根据《简易程序治罪条例》,任何人如肆意或疏忽地燃放烟花爆竹,以致对任何人造成损害或危险,最高刑罚为监禁3个月及罚款2000元。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中华小学堂 第0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