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民众2月5日在国会山庄外,抗议总统特朗普和政府效率部(DOGE)主管马斯克打算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法新社)
美国总统特朗普回朝才满一个月,在国内外点燃多处火头,其在不同政策领域和议题多线并进的变化和争议令人眼花缭乱,某程度上这可能正是其目的。
前白宫首席策略师班农借自美式足球术语的「信息淹没战术」(flood the zone,直译为区域淹没,原指在佯攻区部署大量接球手吸引对手防守,令主攻区出现可资利用的空档)近期备受讨论,分析认为这招在「特朗普1.0」已见雏形,到「特朗普2.0」(美媒指现由白宫政策事务副幕僚长米勒筹划执行)更见成熟和加强。
这招的「精髓」在于以攻代守,特朗普(及其「第一朋友」马斯克)被指刻意不间断地抛出各种新政策或资讯,主导新闻周期,并令议题碎片化,令处于被动的反对派以至传媒疲于奔命,难以有效反击其政策缺陷或错误。与此同时,其支持者可以将之描绘成兑现竞选承诺和展示领导能力。
面对「信息淹没战术」,本专版尝试退后一步整合资讯和梳理脉络,盼有助读者更有效理解「特朗普2.0」过去一个月为美国国内外带来的变化。
明报记者 周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