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动车因关税难以进军欧美,结果却大批闯入新兴市场。靠廉价取胜的中国电动车,在平均收入不高的亚洲、非洲及拉美地区逐渐开出一条生路,并积极在关键地点插旗,如泰国、巴西、埃及等,放眼东南亚、南美、非洲、中东等大市场,表现令全球一线车厂福特、通用汽车都承认中国电动车在新兴市场带来压力。综合专家分析,中国电动车正挑战过往由西方及日韩主导的汽车市场,其他企业若抱旧有思维,势将被廉价产品颠覆。
近年中国车辆整体出口增长骄人,2022年及2023年整体车辆出口量按年增长均逾五成;去年增幅回落,仍有近两成增长,出口量达585.9万辆。单计乘用车,其增长走势相若,2022年及2023年出口量按年分别增长56.7%及63.7%,去年按年增19.7%至495.5万辆,即去年中国出口车辆有八成为乘用车。据彭博综合数据,在南非,中国制车辆占全国车辆销售近一成,销量约为2019年的5倍。在土耳其,中资车厂声称在去年上半年占当地市场8%,但2022年才低至不足1%。在智利,中国制车辆近数年占当地汽车销售近三分之一。
商业顾问AlixPartners预料,到2030年,中国车厂在海外全球市占率将由现时的3%升至13%;若计及中国,中国车厂的全球份额将跃升至33%,在非洲和中东则料届时市占率达39%。
中国电动车在新兴市场格外迂唪迎,目前在泰国增长尤其突出。根据标普全球汽车数据,自2022至2024年间,中国在泰国电动车市场份额已由22%急升至71%。
中国品牌在泰国表现卓越,与当地政策不无关系。近年泰国政府削减电动车进口税,并增加顾客补贴,又向车厂投资给予大量税收优惠,造就机会让中资车厂挥军南下。据泰国工业联合会数据,2023年泰国电动车销量按年急增逾6倍至73,568辆,占乘用车总销量近9.5%;去年因泰国新车信贷收紧,电动车销量跌9.3%至66,732辆。
日资关车厂 泰汽车产量挫
数十年前泰国有丰田等一众日资车厂插旗,建立燃油车基建设施及厂房,但近年日资车厂相继计划退出泰国。富士汽车去年停止在泰国产车,铃木汽车亦计划今年底关闭泰国厂房。日产在泰国有两条汽车组装线,今年将关闭其中一条。随著日本车厂在泰国退出,令中国电动车在当地更如鱼得水。本有「东南亚底特律」之称的泰国,就连出口汽车亦被中国抢占市场。据泰国工业联合会报告,今年1月泰国汽车业产量按年急跌24.6%,出口销售额跌21.1%,部分与中国电动车竞争日渐激烈有关。
远在南美,中资电动车厂以巴西为基地。2015年巴西为电动车及混能车豁免35%进口税,吸引比亚迪及长城汽车均在巴西设立车厂。两家车厂在巴西的宣传攻势凌厉,长城找来巴西一线唱片骑师Alok来卖广告,比亚迪则用上巴西传奇人物球王比利来宣传,用足球场上的比利与汽车道上的比亚迪电动车来比拟。
福特汽车在巴西的车厂本来运作逾百年,最终2021年关闭,去年由比亚迪接手,成为集团的南美基地。比亚迪巴西高级总裁Alexandre Baldy表示,巴西已成集团最大海外市场。长城汽车机构关系主管Ricardo Bastos形容,这是巨大的范式转移,本来巴西有两家车厂制造燃油汽车,「它们停止运作,所有人被裁走,现在它们会重开,来制作新科技。」
毕马威:巴西成中资车辆西化枢纽
毕马威巴西汽车业合伙主管Ricardo Roa指出,中资车厂找到机会,将巴西变成他们车辆西化的枢纽。他认为,在巴西插旗后,更易将业务拓展至南美诸国,例如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秘鲁等。
同一时间,多个中资电动车厂亦瞄准非洲及中东市场。北汽集团、吉利汽车旗下极氪先后宣布进军埃及,坐镇非洲与中东之间。合众新能源汽车旗下电动车品牌哪吒汽车,则在肯亚开设旗舰店,拟未来两年于20个非洲国家卖车。小鹏汽车去年亦在埃及推出SUV「G9」和轿车「P7」,目标市场由欧洲移向非洲及中东。
标普全球汽车分析师涂春认为,中资车厂产品靠高品质及具竞争力的价格,打入全球众多市场,与韩国、日本品牌以前的策略一样,但中资车厂还有先进软体及大量功能的优势,就连打入大众市场的车款也有这种优势。如比亚迪日前推出升级充电技术「兆瓦闪充」,以「充电5分钟,续航超过400公里」为卖点。野村认为,电动车价格低于燃油车,充电时间又接近燃油车加油时间,比亚迪有望进一步挑战传统燃油车市场。
通用汽车伙上汽攻新兴市场
有见主流电动车品牌在海外拓展顺利,电动车新贵小米也有意大展拳脚,宣布将旗下电动车出货量目标推高至35万辆。小米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称,小米计划2027年在海外推售旗下车辆。
中国电动车在全球来势汹汹,连过百年历史的传统全球大厂亦存戒心。福特汽车及通用汽车上月在会议上异口同声表示,中国电动车在新兴市场带来竞争压力。福特总裁Jim Farley称,福特海外营运很好,但中资车厂正拓展海外业务,建立全球供应链,新兴市场如印度、南美等,正由中国电动车主导市场。
通用汽车则选择与中资车厂合作,例如与上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出口车辆到巴西等新兴市场。通用汽车总裁Mary Barra表示,与中资车厂合作,令集团在有华人聚居的市场更具竞争力。
分析:传统车厂或被廉价产品颠覆
AlixPartners亚洲汽车及工业业务主管Stephen Dyer认为,中国车厂现在处于全球汽车业中心,并为旧日由西方、日本、韩国主导的汽车业设下新标准。他又称,成熟车厂要设法变得具竞争力与中资车厂比并,否则会将电动车市场拱手相让予中国品牌,跟1980年代美国车厂在本地小型汽车市场输给日资车厂差不多。他提醒,传统车厂若不能有跳脱思维,就随时被「质素够用」的廉价产品颠覆。
贸易战升温 中资车厂拓海外存变数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去年发表报告,指出中资企业乐于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国家拓展业务,主因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竞争激烈,鼓励企业外闯,在汽车业尤其明显。报告补充,对电动车来说,规模经济及数据对创新及降低价格很重要,令中资车厂有动力在全球争取新顾客。
然而,随著贸易战不断升温,中资车厂的海外拓展计划可能仍有变数。比亚迪本来于2023年宣布拟在墨西哥建厂,但日前《金融时报》引述消息称,中国相关部门忧虑比亚迪技术或会跨境泄露到美国,故推迟批准墨西哥建厂计划。报道指出,墨西哥政府敌视中资企业,令比亚迪处境更加艰难,中国政府将优先考虑比亚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项目。
明报记者 郑智文/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