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发展大会召开 聚焦AI应用(图)

发布 : 2025-4-2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随著技术进步,AI在医疗诊断、药物研发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图为本月12日,山西太原市南中环一间中医馆内,市民体验AI诊脉。(网上图片)


【明报专讯】人工智能(AI)技术正重塑医疗健康领域。上周六及昨日(19日及20日),以「人工智能赋能医学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汇聚来自数学、AI、医学、公共卫生、药学等多学科的专家,探讨AI与医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AI中医」近期已进驻北京广安门医院,为患者把脉,院方望其可服务更多患者。

新华社昨报道,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大会指出,AI是典型「新质生产力」,正改变医学研究的范式、业内生态。他并称,谁先拥抱AI,谁就能在未来医疗竞争占主动。

专家:医用AI须可解释可信人性化

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在主题报告表示,医疗数据敏感、诊疗结果不可逆、责任主体复杂,导致医疗业AI应用处于「高压地带」。他提出「人机对齐法则」策略,强调AI必须通过「可解释、信任度、人性化」三重考验,让该法则深入技术架构、数据集建设、医院管理、患者知情、行业监管等环节,才能令AI从「高效工具」变为医生的「可信伙伴」。

此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上月底发布「广医.岐智」中医大模型,成为国内首间本地化部署「算力+模型+应用」一体化服务的中医医院。

院方表示,「广医.岐智」大模型基于医患对话、「望闻问切」四诊信息及舌诊、脉象等中医特色多模态数据,可在两三秒内自动生成病历文书,并提供辨证思路、方剂推荐、用药禁忌等诊疗建议。

院方称非取代医师 盼助育新人

目前,AI诊病仍有很多争议。广安门医院党委书记刘震表示,大模型不是要替代中医师,院方引入「AI+」既可复制中医专家、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服务更多患者,也想利用大模型在语义理解、逻辑思考、多模态输出等方面能力,加快中医医术的「传帮带」(老一代传授、帮助、带领下一代 )。

在昨日大会,与会专家亦反覆强调:「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拓展医学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