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作坊到工厂 「二代」盼革新突围

发布 : 2025-4-2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三四十年前,澄海人做塑料玩具是家庭作坊式,购入一部「蛤纠机」,放在老厝客厅、院子,或者搭建棚子就可运作。「蛤纠」是青蛙的潮汕叫法,「蛤纠机」指早期的大型手动注塑机,操作者需不断跳起结合身体重量压下操作杆。

家族经营玩具业的汕头政府系统人员林谷表示,当年很多家庭作坊只要开发一款产品,把样品放到各个样品公司,外地商若看中,产品热销的话立即暴富,若经营得当,工厂扩大、升级、转型;若投资失败,也可为他人加工、代工。

根据汕头市政府资料,经多年发展,澄海玩具业形成从设计、原料、模具、零件、装配、包装到运输、销售、会展的完整产业链,仅300多平方公里面积的澄海,拥有5万多间玩具企业、20多万玩具从业者,每年更新30万款新品,产值从1979年的1200万元(人民币,下同),到目前超过500亿元,是澄海工业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

Sean是留洋回国的第二代澄海玩具商,在当地,第一代厂商深知外贸重要性,赚到钱后都喜欢把子女送往欧美澳等地留学,以便更好管理企业、与外商接洽。

设全自动生产线 AI生成助宣传

Sean的家族工厂在约10年前投资建设自动化注塑、分拣包装系统,由机器一条龙生产积木颗粒部件,只要一两个人巡视照看,剩下的入盒包装工序由几十名工人负责。他说,每天生产10万盒小型积木玩具不是问题,若订单够多,包装程序也要投资自动化。

产业升级后,如今澄海高档玩具的塑胶原料要用外国品牌,自动化机器注塑。Sean生产的玩具有与大IP签授权,也有自主开发。他说,产品开发要成系列,否则难以竞争。

刘先生也是澄海玩具制造第二代,拥有一座6层楼的小型工厂。他注册自己品牌,并自主设计开发产品。在人工智能(AI)浪潮下,刘先生也尝试运用AI技术在宣传制作方面,包括拍摄产品图片后,用AI生成技术让产品「动起来」。产品暂时还在摸索如何「AI+」,像发声玩具,AI产生内容未必在每个国家都合适。

难吸创科人才 汕头推数码化升级

近年来,多个因素制约澄海玩具业发展。林谷指出,首先是玩具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环境动荡带来巨大不确定。其次,产业层次有待提升,迄今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需提升高技术、先进制造业占比。

另外,本地中小微民营企业众多,很多工厂是分散各处自建房,不利工业发展,需进一步提高园区集聚水平。

更重要的是在创新能力方面,受限于人才,澄海创科远不如珠三角,本地经济水平、发展空间对高端专业人才缺乏吸引力。且潮汕地区主要是家族企业,玩具厂商有家长式思维、作风。

汕头市政府最新规划重点推进玩具创意产业品牌化建设、数码智能化升级,包括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以及更好结合电商贸易平台销售,目标2030年澄海玩具业达千亿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