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丧礼简而重 薄棺贫民相送 舍三层椁柩传统省繁文缛节 掌声伴移灵(组图)

发布 : 2025-4-27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教宗方济各的丧礼昨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举行,其间由14人抬棺步出大殿。(路透社)



梵蒂冈的圣伯多禄大殿外,昨有逾25万人聚集,送别甫辞世的教宗方济各。(路透社)



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中)枢机昨参与教宗方济各的丧礼。他有资格稍后参加枢机闭门会议选举教宗。(?x??社)



意大利罗马圣母大殿外,一名女童拿?已故教宗方济各的相片,等候灵柩运来安葬。(路透社)


【明报专讯】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上周一(21日)以88岁高龄逝世,其丧礼昨日在圣伯多禄大殿前石阶举行,现场有多达逾25万人,灵柩之后送到罗马市中心的圣母大殿安葬。方济各的殡葬安排遵循其遗愿,采取简朴模式,舍弃三层棺椁而取寻常单层棺木,刻意安排贫苦民众迎接灵车,葬于相对没那么富丽堂皇的圣母大殿,选用普通板石墓碑配上简单碑文,至死体现破除教廷传统的「平民教宗」本色。

方济各丧礼在梵蒂冈时间昨日早上10时(香港时间昨午4时)起举行。主礼的枢机团长雷(Giovanni Battista Re)悼词说道:「教宗方济各充满人性温暖,对当今的悲剧极有敏觉,实际分享了当今时代的焦虑、痛苦和希望,并能以安慰和鼓励的信息,直接且即时地抵达人心。」殡葬仪式虽省却很多繁文缛节和排场,场面依然盛大,现场包括从世界各地而至的几百名枢机、主教和神父,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伉俪、法国总统马克龙伉俪和英国王储威廉等政要名人,促使意大利与梵蒂冈为保安特设禁飞区,部署狙击手在周围建筑物的天台,并安排战机候命。

当教堂响起钟声,灵柩在热烈掌声中送上灵车,经罗马市内的帝国议事广场、罗马竞技场(俗称罗马斗兽场)运到方济各生前最喜欢前往祈祷的圣母大殿,由一群「贫苦和需要帮助的人」迎接灵车,送灵柩下葬于大殿内一个简单的大理石墓穴。

墓碑竖圣母大殿侧廊仅镌「Franciscus」

按教廷传统,教宗身后一般会安放于柏木、铅和橡木制成的3层棺椁,隆重安葬于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底下的石窟墓或大教堂内的小圣堂。不过梵蒂冈按方济各遗愿,只为他安排一副普通的镀锌木棺。其墓碑竖立于圣母大殿侧廊,仅镌刻方济各的拉丁文「Franciscus」,并复刻教宗生前戴于胸前的善牧十字架图案。而墓碑所用板岩,采自意大利利古里亚(Liguria)大区一种号称「平民之石」的多用途板岩——方济各的父亲早前从意大利移民到阿根廷,其家族原扎根意大利西北部的两个大区皮耶蒙德和利古里亚,有资料称方济各听得懂两地方言。

简约葬礼证「无论生死忠于福音」

自2013年当选以来,方济各一直强调希望「为贫苦大众建立属于贫苦大众的教会」,任内12年间起居行止皆摒弃奢华,居于教廷宾馆,不穿华衣美服。他昔日接受意大利《晚邮报》访问说:「把教宗描述为超人、明星之类,对我来说是一种冒犯。」历史学家梅诺齐(Daniele Menozzi)认为,方济各想通过简约葬礼,证明他「无论生死,都忠于福音:对人人保持贫穷、简朴和博爱的信息」。

25万人送别 信徒:他是人类的定义

方济各死于中风和心脏衰竭,在此前3日的公众瞻仰期间约有25万人参与。圣伯多禄广场昨晨6时开放后,逾25万群众在佩戴对讲机的自愿者安排下通过安检进入,不到一个小时就几乎填满座席。弥撒期间,当主礼提及方济各生前关怀移民、呼吁和平、主张谈判解决战争和重视全球暖化等内容时,群众不时迸发掌声。39岁美国人乌加尔德说:「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宗,他是人类的定义。」

梵蒂冈昨天开始为期9天的哀悼期。未满80岁的枢机将在哀悼期后召开闭门会议遴选新教宗。目前全球有252名枢机,80岁以下具选举权者有135人,惟宗座宪章规定只限120人选举权,未知会如何解决这技术问题。

(梵蒂冈新闻/?x??社/BBC/金融时报)

(教宗丧礼)

■明报报料热线: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