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加拿大急症室等医生过久】有病人因此陪上性命(图)
发布 : 2025-11-21 来源 : 明报即时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明报专讯】据统计数据指出,在2024年估计有50万加拿大人在没有见到医生之前就离开了急症室。
由于卑诗省和魁北克省是按照财政年度报告这些数字(统计包括2025年的部分数据),实际的数字可能会更高,这凸显了一个严重的医疗系统性问题。
统计指出关键要点:
数量庞大: 估计约有50万加拿大人,这表明有大量的护理需求未被满足或延迟。
趋势恶化: 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未经治疗就离开的病患比例,自2019年(当时通常低于10%)以来有所增加,这表明情况正在恶化。
各省差异:
最高比例: 爱德华王子岛(约14%)、缅尼吐巴省(约13%)和纽宾士域省(约12%)。
最低比例: 安省约5%。
专家和报告普遍认为,未经治疗就离开的病患增加,直接归因于漫长的等待时间,这是更深层次系统性问题的症状,即是系统超载与等待时间,令到 急症室长时间的等待是病患失去耐心并离开的直接原因。
急症科医生指出,病患往往因为无法忍受最初的等待而离开,最终在病情更严重时才返回。「滞留病患」(Boarded Patients): 造成急症室拥挤的主要因素,是那些已被正式入院,但滞留在急症室等待病房床位空出的病患。这严重限制了急症室处理新到病患的能力。
医护人员短缺: 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缺乏,导致工作人员过度劳累和病患处理速度变慢。
基层护理(Primary Care)可及性不足: 许多病患因为无法及时看家庭医生而使用急症室,这意味著他们病情较不紧急的需求,也加剧了整体拥塞。约有一半未经治疗就离开的病患被归类为半紧急或非紧急,这表明如果基层护理更便利,他们的需求或许可以在其他地方得到满足。
风险严重性: 虽然病情较轻的病患更有可能离开,但选择离开的人中,有一部分被归类为更紧急的情况(例如,优先等级3),这意味著如果延误治疗,他们的病情很可能会恶化。
总体而言,高企的「未见即走」比例是一个关键指标,表明医疗系统正难以满足民众的护理需求。
数据还显示,自2019年以来,这种「未看诊即离开」的趋势明显上升;2019年时,大多数地区的比例仍在10%以下。
在某些地区,例如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2024年未看诊离开人数几乎是2019年的两倍,全年超过3.5万人。
分析来自满地可研究所透过资讯自由申请取得的官方数据。
新布蓝斯维克急诊医生、加拿大急诊医生协会(CAEP)董事弗雷泽·麦凯医生(Dr. Fraser MacKay)表示,这是急诊等待时间过长的副作用。
「几乎没有哪一班不会遇到昨天或前天来过、等不及就离开、今天回来时病情已经更严重的病人。」他说。
《Marketplace》分析同时显示,全国各地民众在急诊「首次见医生看诊」的等待时间,以及在急症室的总停留时间都在持续增加。
麦凯医生与其他专家指出,问题根源复杂,包括医护人员短缺、缺乏家庭医生,以及「住院待床病人」(boarded patients)——即已获准住院却因病床不足而滞留在急症室的病人。
「我们多年来一直清楚表明:我们知道这些问题,也知道情况正不断恶化。」麦凯说。
在新布蓝斯维克(麦凯执业之地),2024年约有近6万人未看诊就离开。
51岁的苏珊·戈登(Susan Gordon)今年夏天就曾这样做,她至今仍后悔不已。
6月她因剧烈腹痛及持续呕吐,由救护车送往蒙克顿医院(Moncton Hospital),却在「混乱」的候诊室等了三个多小时后离开。
「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她说。
疼痛持续加剧,直到9月她昏倒,再度被送回急诊,这次迅速接受阑尾炎手术。
「这让我觉得我们的医疗系统已经坏掉了。」戈登说。
营运蒙克顿医院的Horizon Health在声明中表示,不希望病人未看诊就离开,长时间等待的主因是医院超额收治、住院待床病人占据急诊空间。目前正在艰难环境下寻求解决方案。
纽宾士域省卫生厅长多南(John Dornan)表示,省府正采取措施改善病人流动与就医管道,以减轻急诊压力。
全国未看诊离开比例最高的爱德华王子岛,Health PEI表示正在增聘医院人力,并让更多民众能连结到家庭医生、护理师及虚拟医疗。
比例第二高的曼尼吐巴省则表示,正专注于增加病床与医护人力;自2023年10月以来,已新增超过320张全额编制病床,并新增3,400名医护人员。
即使坚持等到最后,仍可能面临悲剧。
2024年,16岁的范德韦肯(Finlay van der Werken)因剧烈腹痛被父母紧急送往奥克维尔的特拉法加纪念医院(Oakville Trafalgar Memorial Hospital,OTMH)。
母亲海柔(Hazel)说:「我当时满心恐惧,只希望芬莱能立刻被看诊。」
根据家属对荷顿区Healthcare提起的诉讼,护理师依加拿大分级量表(Canadian Triage and Acuity Scale)将芬莱评为2级(紧急),指南要求15分钟内须由医生看诊。
实际上,他等了8小时22分钟。母亲说,她不断向医护人员争取优先看诊,而儿子痛苦尖叫。
诉状显示,每次量测生命徵象,芬莱的状况都在恶化。
最后他因肺炎引发败血症,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父母原本盼望奇迹,但最终明白儿子回不来了。父亲G.J.范德韦肯说:「我们每天都告诉孩子我们爱他们,这是唯一的安慰。我们知道芬莱知道。」父亲说。「但在最后一刻,你还能说什么?」
家属控告医院,指若医生早点看诊,芬莱本可获救。荷顿区Healthcare在答辩书中否认疏失。
荷顿区Healthcare临床营运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护理长威廉斯医生(Dr. Cheryl Williams)表示,医院已推动多项关键措施缩短等待时间,包括在病人高峰期调整排班、增加医生人力。她并指出,过去八个月OTMH「首次见医生」等待时间已下降超过32%。
除了提告,范德韦肯夫妇还推动《芬莱法案》(Finlay’s Law),要求对儿童急诊设定最长等待时间等变革。他们在Change.org的连署至11月18日已近3万人。
在多次要求后,海柔与G.J.于10月底与安省卫生厅长琼斯(Sylvia Jones)进行私人会面。他们表示,厅长认真看待他们的陈情,并承诺与相关单位讨论改革,但夫妇俩仍不满意。琼斯拒绝接受采访。
卫生厅发言人波波维奇(Ema Popovic)以书面声明表示,过去三年省府对医疗系统投入「创纪录」资金,包括4,400万元专款用于缩短急诊等待时间。
声明还说,省府正努力在2029年前让每位居民都有家庭医生,并授权药师治疗常见疾病。但声明未具体说明这4,400万元如何使用,也未提及如何解决住院待床病人问题。
波波维奇表示,卫生厅承认「还有更多工作要做」。
海柔与G.J.范德韦肯表示,他们会继续为芬莱发声,也为保护其他孩子而奋斗。
「他真的是个很棒的孩子,」海柔说。「现在轮到我们用他的声音,去改变现状。」
海柔与G.J.范德韦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