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山民俗庙会见传承(图)

发布 : 2025-5-0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妙峰山庙会近日举行,小学生们正在非遗传承人高洪伟的带领下进行京西太平鼓的表演。(王佩凡摄)


微微细雨中,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在北京妙峰山,第32届传统民俗庙会正在紧锣密鼓地举办。妙峰山庙会始于明代,迄今已有400馀年历史,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庙会的传统风貌。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近百档民间花会齐聚妙峰山朝顶进香,被誉为「华北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小学生舞狮打太平鼓演地秧歌

相比其他庙会是「大人的狂欢」,妙峰山庙会更像是民俗文化的传承史。昨日所见,参与民俗表演的演员中,大部分竟都是小学生,据妙峰山花会协会副秘书长杨潮玉介绍,这些学生大多是附近妙峰山民族学校一到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利用课馀时间学习舞龙舞狮等民俗,每年庙会期间,都会前来表演。看著这些小龙小狮子们用心的表演,观众爆发热烈掌声。其中作为非遗文化的太平鼓表演,更是获得了大量关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代表性传承人高洪伟从10岁开始学习太平鼓,至今已经打了40多年。现在,他又将这项非遗文化,传给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我们来妙峰山(表演)好几年了,每年都是不同的学生」。孩子们都是自愿学习和参加表演的,「从小朋友开始,对非遗文化已经非常认可。大家都是自愿参加。还有一些孩子对这个感兴趣,也会来找我(学习)」。参加太平鼓表演的学生也纷纷表示很喜欢这项非遗运动,「感觉很好玩。」他们说。

还有朝阳区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同样是非遗的小红门地秧歌。该秧歌会有严格的会规、风俗和礼仪。会中人员以满族居多,均由男子组成。据老艺人称,小红门地秧歌曾有64套表演套路,目前保留下来的只剩22套。而在现场,记者看到了身著五颜六色演出服、画著各类型油彩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专业的地秧歌表演,其中也不乏女孩子的身影。这些非遗表演,在小朋友的精彩演出中,也得到了传承和延续。

除了小学生的非遗表演,妙峰山庙会武会的民俗演出也相当精彩。真正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射箭、弹弓、石锁等各门各类应有尽有。高达10米的中幡表演,更有年过七旬长者前来参加。看到兴起处,有观众也跑上来挑战了一把。

在很多非遗文化失去传承淡出视线的同时,妙峰山民俗庙会又给了这些民俗文化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也期待更多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能代代相传。

驻京记者 王佩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