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报专讯】继上周公布高中地理科改革,教育局昨日更新中国文学科的课程及评估指引,删走3篇指定作品,包括《进学解》、《西湖七月半》及《却奁》(见表),亦更改中学文凭试(DSE)的?x??方式,其中校本?x??(SBA)只要求考生呈交两篇创作练习,比现时少一篇,新指引将于下学年中四开始适用。有中国文学科教师相信改动将减轻师生压力。
DSE考生不足3%
截至去年12月,有1493名考生报考2025 DSE中国文学科,占总考生2.6%。教育局昨函全港中学表示,为让学校有较大空间和弹性组织学习内容,照顾学习多样性,下学年起将更新《中国文学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指定作品由28篇减至25篇,并调整2028年起DSE中国文学科?x??,列明卷二文学赏析的占分,指定作品和课外作品分别占约70%及约30%,考生要呈交的SBA则由3变2。
教师:助师生减压
资深中国文学科教师赵咏琴认为,新指?x??助师生减压「松绑」。她称每篇指定作品连同课后增润,至少需教10堂,删减3篇文章,师生有更多时间研读文章、小组讨论等,相信学生理解会更透彻。她又提到,过往卷二指定和课外作品占分约五五比,新指?x??高指定篇章的占分,代表学生「勤力就有分」,可减少考试的不可控,减轻学生压力。
至于删减3篇文章的准则,赵咏琴估计是参考文章的文学地位和难度。她以古典剧曲《却奁》为例,指定作业已有另一篇文体类似的《法场》,后者由有「中国莎士比亚」之称的关汉卿所写,考虑到关的文学地位,加上《却》较艰深,故删走后者;至于《进学解》,在其馀作品已有文体相似的《醉翁亭记》和《前赤壁赋》,且后两者文学地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