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右)周一跟施纪贤(左)会面 (路透社)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一(28日)在苏格兰坦伯利跟英国首相施纪贤会面期间向记者称,对于未在「对等关税」宽限期前达成贸易协议,而美方未向其发个别「关税信」的国家及地区,他拟把针对它们的新关税税率定在介乎15%至20%。
另外,欧盟经历了近4个月艰辛谈判,面对特朗普政府立场反覆,欧盟贸易和经济安全专员谢夫乔维奇亲赴华盛顿7次谈判,又合共与美方官员谈了超过100小时,最终与美达成协议。欧盟内部27个成员国各有自身利益考虑,有欧洲官员不满欧盟未在关税战初期第一时间强硬反击,以争取更好谈判条件,但也有成员国认为要忍让。在意见分歧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为顾全大局,忧虑强硬反击会令美国报复措施扩展至安全等其他范畴,最终选择偏向妥协。
《金融时报》(FT)周日(27日)解构欧盟谈判困境,4月初特朗普首度暂缓徵收大部分「对等关税」后,欧盟亦暂缓对美报复关税,并制订谈判策略,一旦难以说服美方降关税时才准备报复手段,谋求透过市场对贸易战的反应,以及美国承受高通胀,最终令特朗普屈服。不过曾协助英国脱欧谈判的欧盟委员会前官员里克莱斯(Georg Riekeles)指出,欧盟直至上周才祭出对价值930亿欧元的美国货徵收报复关税招数,却已太迟。他认为若欧盟4月时便联同中国对美施展强硬报复招数,有机会透过市场动荡迫使特朗普退让。
欧盟成员国各怀异心也增加困难——德国在美英5月达成10%「基准关税」的协议后,主张积极谈判为欧盟争取抵消关税方案,实际上主要受惠者将是德国汽车业。法国则支持强硬应对,尤其主张加强限制美国服务业进入欧洲市场,以保护本地企业。爱尔兰则希望欧盟能保障其依赖出口美国的医药、烈酒和牛肉产业免受冲击。
欧盟高层之间取态亦存分歧,贸易及经济安全司司长魏安德(Sabine Weyand)等鹰派主张对美强硬,但鸽派官员忧虑这将令冲突扩大至安全等其他关键范畴,恐怕特朗普会切断对乌供武,甚至退出北约。冯德莱恩希望规避这些风险。《金融时报》指出,特朗普否决下属提议把对欧关税定在10%水平,并于本月中发信威胁向欧盟徵收30%关税后,欧方谈判官员认为已别无选择,争取并最终接受折衷的15%关税税率。(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