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众摆脱关税忧虑 重新消费(图)

发布 : 2025-8-0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以来向多国加徵关税,令经济前景蒙上阴霾,最近却可能见转机。外媒访问多名经济学家,他们看法较3个月前关税战如火如荼时乐观,认为近期经济增长加快,料衰退风险降低。

近期多项数据都有转好?象,如消费者情绪指数、就业职位数目增加等,美股亦于这3个月间表现出色,或改善消费者财务,为经济带来起色。综合经济学家及受访美国民众看法,本来大家预期关税将令通胀?升,至今没有发生,令大家继续消费,导致经济数据回稳。

《华尔街日报》于7月3至8日访问共69名经济学家,背景从华尔街银行、大学、小型顾问公司不等,整理出季度专业预测人士调查。综合经济学家预期,比起3个月前,经济及就业职位增长加快,衰退风险较低,通胀亦见降温。该报解释,上次调查正值美国总统特朗普要胁向美国最大贸易伙伴开徵高关税,不久后转?表示暂停实施。

受访经济学家平均预料,美国第四季经调整GDP按月增长1%,较4月时的预期0.8%有改善,更料明年可增长1.9%。4月时经济学家预计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高达45%,在最新调查则降至33%,仍较1月时的22%高。

其他调查亦有类似趋势。密歇根大学公布,7月份初步消费者情绪指数由上月的60.7,升至61.8,惟仍低于去年全年水平。消费者预期明年全年通胀达4.4%,较上月预期的5%回落,亦是自2月以来最低。消费者估计,未来5至10年成本上升3.6%,预期升幅为5个月以来最低。

美股大反弹 或令消费者手头更松动

该调查主管Joanne Hsu表示,消费者对营商环境、劳动市场,自身收入的预期仍较1年前疲弱。她解释,近两个月消费者情绪转好,或意味他们相信在4至5月预期的最怀情况已经缓和。

该调查访问期间为截至7月14日止,此前市场似乎消化了部分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忧虑,美股大反弹,或令消费者手头更松动,改善消费情绪。三大指数自4月初低位至7月14日间表现惊人,道指累升逾18%,标指累计反弹约26%,纳指累积大涨逾三成。调查指出,今次情绪改善主要由共和党支持者及独立派带动。

民众由观望关税影响转向增消费

《华尔街日报》亦有采访数名美国人,窥探他们近期的消费心理。46岁的产品经理Tyler Ahn曾不想「硬食」关税,又担心经济可能崩溃,到最近索性花钱,「我还得活下去」。即使美元疲弱,她仍到访意大利及法国两周,豪花在酒店住宿和餐饮。在波士顿经营售卖工具业务的Christian Reed,虽一度因关税而停止开发产品,但到7月初,他发现物价没想像中?升,他亦不想无了期等下去,故打算花钱买新车。

院校谘询公司Command Education行政总裁Christopher Rim表示,7月份首周客户新注册人数比1月以来的月份全月人数还要多,估计富有客户即使早前股票价值缩水,亦不会缩减这类开支,公司员工亦要取消休假,接听电话,「7月从未试过这样」。

巴克莱资深美国经济师Jonathan Millar表示,他原先预期美国经济今年可能陷入衰退,但消费者屡次为市场带来惊喜,现在预期经济将持续缓慢增长。

美就业数据胜预期 撑起经济

回顾近期数据,经济起色似乎有?可寻。过去3个月,美国职位平均增长15万个,胜过4月时的预测;即使6月份非农就业职位增长14.7万个,低于3个月平均数,仍远高于预期的11万个。6月份按月微跌0.1个百分点至4.1%,亦是2月以来最低,分析师原预期升0.1个百分点。被视为解雇人数指标的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截至7月19日当周,减少4000人至21.7万人,打破市场料上升6000人的预期,而且连续6周报跌,人数达4月中以来低位。

投行表现亦较预期好,为市场注入信心,如摩通(美:JPM)第二季收入及盈利虽按年各跌11%及17%,但跌幅已较预期小。消费者为摩通带来佳音,期内该行信费卡消费增长7%,同期花旗(美:C)旗下信用卡消费增长4%,摩通财务总监Jeremy Barnum称,最初关税政策一出,大家观望情况,但到某一刻人要继续活下去,毕竟无法一直乾等。摩通行政总裁Jamie Dimon表示,该行基本上正在「软著陆」一段时间,状态坚韧,希望持续下去。

业务改善 高盛据报煞停裁员

花旗、美银(美:BAC)、高盛(美:GS)近期均录得盈利上升,当中亦有投行传出停止「派大信封」。上周《金融时报》引述消息称,高盛有见投行业务复苏步伐较想像中好,尤其费用收入及客户参与度均见改善,且交易业务增长持续,故决定放弃今年第二轮大规模裁员,当中涉及约4.6万名员工。

《华尔街日报》指出,本来大批经济学家预测,关税政策将大幅推高通胀,最终却未发生,这或是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回稳主因。自2月以来,美国核心通胀连续4个月维持在3%水平以下。惟该报提醒,特朗普政策中除关税外,还有打击「非法移民」、减税方案、巨大开支等,这些政策的影响,或需一段日子才体现在实体经济里。

明报记者 郑智文

综合报道:《华尔街日报》、ABC、《金融时报》、彭博、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