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加拿大艺术家为《全球塑胶公约》谈判而创作6米高雕塑作品《沉思者的负担》,摆放在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办事处前,周一有一名女子(右)跟作品自拍。(法新社)

《全球塑胶公约》新一轮谈判周二(5日)起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争取达成解决塑胶污染问题的具约束力协议,而今次或是最后一轮谈判,路透社等传媒形容是「最后机会」,预计化石燃料大国及其他国家对于是否限制原生塑胶生产仍会有巨大分歧。而在会议开始前,由27名全球多地公共卫生专家组成的团队周日(3日)在科学期刊《刺血针》发表文章提出警告,指出塑胶对人类和地球健康构成「严重而日益加剧而未被充分重视的威胁」,文章表示这场塑胶危机导致婴儿至老年人的疾病与死亡,每年最少造成1.5万亿美元的健康损失。
日内瓦开会10天 各国分歧难解
这场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召开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会议为期10天,将有近180国或地区代表出席,属去年底在韩国釜山举行首部分第5轮会议(INC-5.1)后的第2部分(INC-5.2)。
塑胶污染问题可谓无所不在,在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及人体几乎每个部位都被发现有微塑胶。虽然近年国际愈趋关注问题,然而去年底谈判上,支持及反对协议的国家分歧未解:其中一方的国家寻求达成具全球约束力的协议,限制生产并逐步淘汰有害化学物质;产油国则希望聚焦废物处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计如不采取任何行动,全球塑胶消耗量到2060年或之前或增加3倍,UNEP亦预计到2040年或之前,土壤和水道的塑胶垃圾将大增50%。
来自澳洲、美国、瑞典、英国、瑞士等国的27名公共卫生专家周日(3日)在《刺血针》就塑胶污染问题发表文章,指塑胶在其生命周期每个阶段、以及人们生命每个阶段都引发广泛疾病,婴幼儿尤其易受伤害。学者称塑胶广泛影响健康,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与呼吸系统疾病,亦会增加感染风险。文章又引述去年另一份研究,指3种在塑胶常见的化学物质会影响健康,为涵盖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38个国家,一年带来约11.7万亿港元损失。该研究指双酚A(BPA)与全球23.7万宗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和19.4万宗中风死亡有关。
在《刺血针》发表文章的主要作者、波士顿学院的地球健康全球观察站主任兰德里根(Philip Landrigan)称相较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塑胶对人体健康影响长期未受重视,但如今证据显示这问题非常严重。兰德里根称撰文的专家团队并非主张全面淘汰塑胶,指塑胶在现代社会有很多不可或缺用途,但要将这些有各种用途的塑胶跟即用即弃塑胶区分出来,指后者占塑胶产量四成。
「源头灭胶」提案阻力大
对于限制原生塑胶生产的提案,外界普遍不看好能说服俄罗斯、伊朗、沙特阿拉伯,甚至是立场相对温和的巴西等国。但有关逐步淘汰有害产品与化学物质的提案则获得较多国家支持,包括积极推动谈判进程的巴西。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大致反对全球环保协议,兰德里根对日内瓦会谈持谨慎态度,但他亦表示「我们仍有责任继续推动」。(金融时报/卫报/法新社/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