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圣保罗市的美国领事馆外本月1日有民众示威,抗议美国对巴西加徵高额关税, 有民众举起加上魔鬼双角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肖像抗议。(路透社)
《华盛顿邮报》上周六(9日)援引美政府内部文件报道,总统特朗普把关税当作「外交瑞士军刀」,把国安、盟友防务与个别企业诉求纳入贸易谈判,官员把贸易谈判视为达成远超「缩减美国慢性贸易逆差」目标的契机。
文件指国务卿鲁比奥曾获呈草拟备忘,考虑要求美方贸易伙伴在国际海事组织(IMO)10月表决时,投票反对限制大型货柜船温室气体排放的「净零框架」,并把此议题「植入」与新加坡等海洋国家的谈判中。
文件又指美方在同步与18个伙伴展开谈判前,拟把军事基地、舰艇停靠及采购美制装备等纳入协议要点。
藉谈判遏华影响 另施压个别企业
为遏止中国影响,美方打算以关税威胁推动多项安排:对柬埔寨扬言徵49%关税,换取美海军定期停靠与演训,并要求禁止中方在云壤基地部署;促以色列移除中国资本在海法港的经营权;敦促澳洲就中国背景企业营运达尔文港「发出将重议安排的信号」,总理阿尔巴尼斯竞选时曾承诺收回本地所有权。东非方面,要求马达加斯加拒绝中方建军事基地,毛里求斯评估剔除华为、中兴、海康威视设备;阿根廷则被建议对中方太空设施加强「民用限定」管控。
在一份长8页的「补充谈判目标」清单中,美方官员承认潜在协议将涵盖「传统上不属于贸易协议」的议题,包括军事驻扎。官员也讨论向他国施压,以为个别企业如能源公司雪佛龙(Chevron)、马斯克的星链(Starlink)等取让步。
多名观察者指做法罕见。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总裁卡特勒说:「这是我首次见到把此类要求写入贸易协议。」一名国务院员工称文件「在政府内部引发震荡」。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经济项目主管拉克指出,多国未报复加徵关税,或因担心美方把竞争升级到退出北约或调整驻军层面。(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