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网上图片)

(网上图片)
【明报专讯】以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何其多,有些读得人锥心不已,为角色的际遇同悲同喜,究竟那些书写爱情的文人是否都拥有「恋爱脑」?
■张爱玲:藉爱情观望人性
DeepSeek这样说……
张爱玲的作品几乎都在解剖爱情的复杂与苍凉,本人更为爱情飞蛾扑火。她爱上胡兰成,明知对方风流成性仍写下「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离婚后仍寄稿费接济对方,晚年隐居美国却始终保留胡的情书。
实情是……
也许张爱玲真长有「恋爱脑」,毕竟在其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中,女主角九莉就对以胡兰成为原型的男主角相当崇拜,而且认为「只有无目的的爱才是真的」,追求纯粹而视世俗如无物的爱情。不过,小说里女性角色的爱情观,不是全都与作者相同,她们不一定全然顺服于爱人,男女情感互有博弈、攻防。男女权力亦非一面倒倾斜,如《倾城之恋》白流苏面对条件优秀的富商范柳原,没有一下子栽进去,而是保持戒心与怀疑,「看得出他是对女人说惯了谎的,她不能不当心」。且白流苏没被?昏头脑,她是理性甚至有所计算的,多少把范柳原视为她脱离家族的工具。
至于说「张爱玲的作品几乎都在解剖爱情的复杂与苍凉」也不太精准,爱情虽是她的一大题材,但作品背后还包含对社会、时代的批判;关注战争下人们的命运;描绘小市民的生活情状和心态,其中《秧歌》和《赤地之恋》更明显聚焦土改、三反、抗美援朝等重大社会事件。爱情,是她观望人性与现实的窗口。
■徐志摩:自私与诗意
DeepSeek这样说……
徐志摩为爱抛妻弃子,追求林徽因与陆小曼,写下「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他的浪漫被视为自私,但确将爱情升华为诗意信仰。
实情是……
比起「恋爱脑」,或许以「渣男」形容会更为贴切。徐志摩在英国爱上了「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抛弃为他远赴异地的发妻张幼仪;后来林徽因另嫁他人,他又爱上朋友的妻子陆小曼。徐志摩不顾世俗,决意追求心中的爱情,但同时,这样的行为也是自私的。
身为对中国新诗发屾x??重要影响的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诗作确与爱情脱离不了关系。赴英留学以前,他不曾想过要做诗人,直到在美景环绕的康桥(剑桥)遇见林徽因,才萌生以诗抒发情感的念头,写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等著名诗句。之后与陆小曼相恋,他也为对方出版情书集《爱眉小札》,以「你肯不肯亲手拿刀割破我的胸膛,挖出我那血淋淋的心留?,算是我给你最后的礼物?」抒发浓烈情感。
如果要数徐志摩的「恋爱脑」事?,大概是为了去听林徽因的演讲,搭飞机前往北京途中遭遇空难,为了求而不得的爱人赔上性命。不过他的死,终究是场意外。
■玛格丽特·杜拉斯:爱不是不保留
DeepSeek这样说……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的作品充满强烈、炽热甚至带有?灭性的情欲和爱情。《情人》是自传色彩浓厚的代表作,讲述了少女与中国富商在殖民地背景下的禁忌之恋。
实情是……
如果「恋爱脑」指眼中只有爱情,因此失去判断力,那么杜拉斯肯定不在此列,从她曾说「女人千万不要让爱人读自己写的书」,认为应保护好自己的文字,就可看出她面对爱情有所保留,不辗x??暴露自己珍贵的心事。
杜拉斯的恋情无疑充满争议,她是出生于越南的法国人,15岁时与比她年长很多的中国富商相恋,并为此写了自传式小说《情人》(L'amant)。小说虽以恋爱为核心,实际揭示了殖民史的残酷,展示年轻女性如何在艰险中保持自我,女主角不是纯粹受人控制的「恋爱脑」。
杜拉斯66岁时与比自己年轻30多岁的同性恋男子同居,即便如此,她似乎一直清楚自己的选择,一切行径反映她不屑困于道德伦理的枷锁。杜拉斯笔下的女性经常以一种自我燃烧、掏空的方式恋爱,全然献身于爱情,然而她本人似乎并非如此,甚至有人形容她自我中心,喜欢高谈阔论。
■人物例子应用
写作主题:#爱情 #情感 #两性 #女性 #道德 #伦理 #情感攻防战
文:吕颖彤
图:资料图片、网上图片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7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