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学堂:东晃西晃 穷游人生——台湾作家舒国治(组图)
发布 : 2025-10-1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舒国治是台湾文坛公认为最会过日子的奇人,有「文坛怪杰」、「专业闲人」之称。(图:曾宪宗)

在下?微雨的早上,舒国治独自到柴湾的神州旧书店,找到一系列金庸武侠小说,这正是他在年辗x??读过的黄皮版本,他形容:「怎不欣喜若狂!」(图:受访者提供)

上环的街巷忽然落起毛毛细雨,舒国治却说不用开伞,慢慢走在路上,沿住屋檐行,让人联想到他在散文中所写:「然理想的阵雨,要有理想的遮棚,可在其下避上一阵。」(图:曾宪宗)

《读金庸偶得》(网上图片)

《理想的下午》散文集(网上图片)
【明报专讯】台湾作家舒国治在本年度香港书展以「写到老,也吃到老」为讲题,听上去是闲适淡然的作家人生,舒国治的理解却是「写到老,就是一直到老都要工作的意??o?J??就是穷的意思」。文人真的很穷吗?舒国治没有只从钱财的层面理解,他把「穷」延伸至一种保持饥饿、不能过度满足的人生哲学,像苹果创办人乔布斯(Steve Jobs)的名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Profile
舒国治(1952-)
台北出生,原籍浙江。1970年代起在报刊副刊上写作,80年代浪游美国7年,90年代俨如台湾旅行文学作家的代表。著有《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台北小吃札记》等。
饥饿的心 生存之道
舒国治以旅游和饮食散文闻名,香港作家梁文道曾经形容在认识的朋友中,对方是其中「玩得最精,最会过日子,也因此最能说故事的」。讲座中,舒国治则把自己的饮食学问归因于穷,「穷代表你一直有种不被满足的欲望」。
舒国治引用乔布斯的金句,说明人要保持饥饿,所以才想问问题,找答案。放在自己身上,他认为穷让他学会「目测」,稍微用点耐性,从前面走到后面看,因此能在街巷中找出好吃的餐厅,在语言不通的异地看出饮食门道,「这个跟老虎在丛林里头一样,它会目测今天可以抓到什么动物。老虎吃得非常少,有一点像修行」。
在2006年出版的《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中,舒国治记叙世界各个城市的行旅踪?,认为人在外地总会有点不同,可能更宽容也可能更计较,有人会担心花太多钱,有人却会担心花费得太少。旅游文章并不少见,许多作家喜欢把异地记忆书写下来,舒国治观察,有些作者追求旅程中「寂寞的程度」和「不方便的可能」,在陌生的情景下更认识自己,写出新的东西。
急促有时 慢活真意
访问地点约在上环,先到了一间咖啡店,老板还认得出舒国治在前些天曾到访;访问结束后就到了对面的茶餐厅,吃了一碗茄牛通配热奶茶,就像住在附近的街坊一样,走?吃?。这时忽然就下起倾盆大雨,但无碍这仍可以是一个理想的下午。
舒国治对香港不陌生,车程上他能辗x??指出街巷的脉络和建筑物的来路,享受上环的斜坡窄巷,因为转个弯随时就有让人惊喜的风景。当天早上,他才独自从湾仔到柴湾,转乘港铁、电车、巴士,为了到访一间旧书店,并找到了一系列旧版金庸武侠小说。舒国治以「欣喜若狂」形容当刻的心情,因为「这套35册的黄皮版本」是他在「60年代中最早读过的金庸」,竟然时隔60多年再度重遇。1982年,30岁的舒国治出版《读金庸偶得》,这是他的第一本著作。
旅途的惊喜要耐心发现,要诀并非只有一个「慢」字。舒国治的旅游哲学是「以快换慢」,行程可以紧凑,为了换来时间可以慢慢感受。
因此舒国治喜欢香港的快,扶手电梯的急速是他对香港的重要印象。他观察到香港的老人即使身体机能减弱,面对快捷的扶手电梯,仍能镇定以对,这是他们从小就培养的习惯。
舒国治的香港七恨
舒国治也担忧香港的快。这座城市的性格从来不是慢性子,不断急速发展下,导致那些理应人能慢下来的地方也一并加速,像是多年来让维港变窄的填海工程,会让旅程变得没有意??o?J??「(坐天星小轮)原本尖沙嘴到中环7分钟,假如你弄成5分钟,太快太早,他才上船就到。那你太聪明,人不能太聪明、太精明、太有办法,你要让这个船走得慢」。
10几年前舒国治到访香港后,写了一篇散文〈香港七恨〉,所恨之事包括「冷气太冷、牛肉太嫩、虾仁太脆、奶茶太美味、酒店太小又太贵、路上声音太吵、地铁站内人群太挤」,延伸出对城市饮食传承、管理文化、建筑风貌的观察,最后一「恨」就更见他对香港的珍惜之情:
七恨维多利亚港湾愈来愈窄——九龙与香港所隔这一港湾,原本两岸灯火楼台对望,堪称世界?x??;如今这?x??不但愈来愈密、愈来愈高,也愈来愈近,教人后悔多年前盛赞它为?x??。
多年前,天星小轮渡海,要十来分钟。十多年来,它可以维持在七、八分钟。如今已低于六分钟。或许再过几年,才上船便要准备下船矣。何能如此?填海也。
香港太多人定胜天之例,其中一项,便是填海。
随便读 认真看
为什么〈理想的下午〉会特别书写下午?舒国治解释:「我30年前,很多时候早上一下就睡过去了,晚上呢就糊里糊涂,所以下午我特别要多拥抱一下。」如今的他认为可以置换成理想的中午、理想的上午、理想的渡轮旅程,重点是慢慢享受其中时光。
舒国治以快换慢,年轻世代却可能是以快追快,没有太多阅读的耐性。文字面对影像的挑战,后者甚至不是长篇幅的影视剧集,而是节奏极明快的网络短片。舒国治认为过于求快,有时是错过,「假如你要快,只希望把大纲讲给你听,因为整本书看完太慢,这不是快,是截取。你不能把所有的东西打成果汁喝下去,你要慢慢吃……就好像说你去旅行去玩,要10天,而且坐飞机要很辛苦。那你看(旅游)影片,半个钟头的,也有深入版两个钟头的,你要不要看?」
文字要认真细看,书却可以随便找来读,舒国治没有??u荐的书单,他鼓励年轻一代多读不同主题类型的作品,杂书也很好,不必拘泥于作者的名气地位,更不必只阅读,去做运动音乐不同范畴的事。讲到最后他甚至补充:「你喜欢东晃晃西晃晃,什么也不干,那更好,我就是这样长大的。」
理想的人生,或许就是随便试、认真做。1982年,舒国治出版第一本评论著作后,当过编剧,后来写饮食文章、旅游文章,到处走到处看,今年73岁的他继续轻松地活到老、专注地写到老。
■延伸阅读
舒国治的散文〈流浪的艺术〉,精彩在于人生阅历,以及深刻但不沉闷的哲??o?J??这两点难以仿效,但文章的起手式和细节处理,仍有可偷师之处,详见下周二(10月14日)《星笈中文》。
文:韩祺畴
图:曾宪宗、受访者提供、网上图片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语文同乐 第7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