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点对点:极端天气趋频 冲击全球经济民生(组图)

发布 : 2025-10-1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25年8月日本东京连续10天气温达或超过35℃,是有纪录以来首次发生。(?x??社)



大量湖水夹带土石泥?断马太鞍桥(图),并淹进台湾花莲光复市区。(中央社)



美国洛杉矶山火焚?数以千计豪宅,经济损失估计达538亿美元(约4200亿港元)。(?x??社)



美国东北2023年2月受寒潮影响,新罕布什尔州华盛顿山(图)州立公园夜间气温一度录得-48℃。(路透社)



2025年夏季北京发生洪灾,密云区有数架私家车被洪水?击,堆叠在一起。(?x??社)



超强台风「桦加沙」2025年9月袭港,平了1964年一年内两度发出10号信号的纪录。


【明报专讯】全球暖化下极端天气愈见频繁,「有纪录以来最高温」连年刷新。香港人感受最深的,可能是威力巨大的台风、天文台发出酷热天气警告的日数愈来愈多,以及「500年一遇」的暴雨和马路变激流的画面。极端天气事件还有哪些?又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极端天气Q&A

Q:什么是极端天气?

A:极端天气(Extreme weather)指异常、严重、季节性或超出历史平均数值的天气现象,包括极端高温(热浪)、极端低温(寒潮)、强降雨(暴雨)、热带气旋(台风/飓风)和乾旱等。

Q: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有何关系?

A: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剧全球暖化现象,而气候变化是极端天气更频繁的主因之一。大气温度上升致含水量升高,令气候系统不稳定,继而改变天气模式,增加热浪和暴雨出现的频率。海水变暖也导致洋流变化,影响降雨和气温分布等。

《巴黎协定》目标是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一旦超越1.5℃这「临界点」,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将大增。

■极端高温

世界气象组织(WMO)确认2024年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1850至1900年的平均值高1.55℃。研究显示热浪频现会导致劳动生产力下跌,损害经济,并使农作物减产,继而??u高粮食价格,衍生「热通胀」现象。

2025年全球各地热浪不绝,在欧洲,西班牙是重灾区,温度曾高达46℃,5月16日至7月13日该国共1180人死于酷热。2025年英国经历4次热浪,英国气象局指出相信不久将来人们将经历更炎热的夏季,极端天气愈来愈常见。

在亚洲,日本和韩国2025年都经历有纪录以来最热夏季,其中日本是连续3年经历最热夏季,日本气象厅9月1日表示,今夏平均气温较往年高出2.36℃,是1898年有纪录以来最高。

■热带气旋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预测,全球强热带气旋的比例,以及最强热带气旋的最高风力,会随全球变暖持续而增加,相关的平均和最大降雨量也会随之增加,即风暴更为频繁、破坏力更大。

2025年9月,超强台风「桦加沙」外围环流带来暴雨影响,台湾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垮马太鞍桥,并迅速灌入光复乡市区,导致多?x??浸,造成至少18人死亡。

■乾旱与山火

热浪和降雨的变化也带来乾旱及严重山火。2025年8月,有「中原粮仓」之称的中国河南省经历2000年以来最严重旱情,农户只能采?x??灌溉,专家评估旱情为25年来最严重,导致花生、玉米减产。伊朗同年7月的极端高温也导致严重旱情,人口逾千万的首都德黑兰现「水资源危机」,全国水库平均蓄水量只有正常水平的约44%。

2024年2月起非洲南部陷入「世纪乾旱」,并演变成粮食危机和食水短缺。位于赞比亚、非洲最大的人工水库一度因水量不足而减少发电量,使当地长期停电。联合国指出,2024年非洲南部的谷物总产量比5年平均水平低16%,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则分别低43%和50%。

2025年1月美国南加州洛杉矶发生严重山火,至少29人丧生,逾1.8万栋建筑物受损,逾20万人撤离;火势波及明星名人聚居的荷李活山,庞大损失使其被誉为史上第八昂贵的气候灾难。专家指出气候变化增加洛杉矶山火的强度。加州大学一份初步调查结果评估,人为气候变化要为加州山火承担25%责任。

■寒流

2025年7月,南美洲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受南极寒流影响,多?x??破低温纪录,全球最乾燥的阿塔卡马沙漠部分地区10年来首次降雪。寒流导致最少15人丧命。上述寒流是南极洲极地气团逸散造成,但有气象学者说,这些冷气团延伸到这么远并不常见,不能排除是气候变化引发的现象。

2024年1月,北极升温扰乱「极地涡旋」,冷空气南移,引发北美地区寒潮,部分地区气温骤降至零下40℃。美国因冬季暴风雪而陷入危机,多人因失温死亡,田纳西州因低温导致水管破裂,40万人供水中断。

■暴雨与洪灾

中国的夏季通常是「南涝北旱」(南方雨量多致水灾、北方雨量少致旱灾),2025年北方却出现水灾,7月底至8月初北京和天津等华北地区出现持续暴雨,继而引发洪灾。北京在7月下旬遭遇极端暴雨,引发山洪暴发和泥石流等,至少44人遇难,其中密云区一所老人院有31人死亡。

■8日4次「黑雨」 香港历年最多

在香港,酷热和极端降水愈见频繁,屡破纪录。1995至2014年间,香港每年平均有14日属酷热天气(当日最高气温33℃或以上)。2024年酷热天气有52日、热夜(当日最低气温在28℃或以上)有50日,另有两日极端酷热(当日最高气温达35℃或以上)。

2025年8月,天文台在8日内共发出4次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打破有纪录以来一年内发出最多黑雨的纪录。

2023年9月7日晚上香港下暴雨,天文台发出有史以来历时最长的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维持16小时35分钟。天文台总部在9月7日晚上11时至午夜12时的一小时内录得破纪录的158.1毫米雨量。当日全港多区严重水浸,当中黄大仙的水浸更将港铁站及黄大仙中心北馆商场地下一层没顶,而港岛豪宅红山半岛更发生严重山泥倾泻。

■知识增益

全球3年内恐升温1.5℃ 巴黎协定目标难兑现

2015年,全球197国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21)通过《巴黎协定》,目标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升幅限制在1.5℃之内。

全球60多名顶尖科学家2025年6月在期刊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发表全球暖化状?评估,警告按照目前碳排放速度,地球气温将于3年内突破上升1.5℃。报告指出,若要有66%机会实现将升温控制在1.5℃以下目标,2025年起碳排放量须限制在800亿吨以内,即较2020年减少八成。报告亦指出,温室效应所捕获的多馀热量较前10年相比上升25%。

■模拟试题

顾问教师:郭安

(1)根据资料其中两项例子,说明极端天气频生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素质?(4分)

(2)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不同持份者可担演什么角色?参考资料及就你所知,解释你的答案。(6分)

■参考答案

(1)极端天气频生影响民众的经济及健康方面生活素质。

根据资料,极端天气事件包括暴雨、乾旱、热带气旋等。资料提及热浪频现会导致劳动生产力下跌,影响当地经济,另外非洲南部曾陷入「世纪乾旱」,有人工水库因水量不足而无法供电,停电直接使当地经济活勾x??停,而乾旱亦使部分国家谷物总产量大减,造成粮食短缺及??u高粮食价格。上述情?可见极端天气频生,对民众经济方面的生活素质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极端天气频生对民众健康方面生活素质造成负面影响。根据资料,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天灾,不时造成人命伤亡,如美国加州因乾旱发生的山火造成至少29人丧生;北京2025年7月下旬因极端暴下引发的山洪和泥石流造成至少44人遇难。上述情?可见极端天气频生对民众的生命造成威胁,影响健康方面的生活素质。

(2)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国际政府组织如联合国可担演组织者的角色。联合国每年举办气候变化大会,组织各国讨论气候变化议题,就应对气候变化寻求共识。如资料提及全球197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定下控制全球升温的目标。

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可担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就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积极的减排方案,以缓减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如资料提及中国政府提出未来10年,全经济范围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峰值下降7%至10%;澳洲政府亦承诺在2035年前将排放量减少62%至70%等。各国政府制定各项减排政策,有助应对气候变化,以达成《巴黎协定》提出的目标。

非政府组织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可担演宣传者的角色,举办各项公众宣传活动,提升大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及关注程度,加强公民教育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就我所知,各非政府组织不时举办活勾x??以应用程式,宣传减排信息,如有非牟利机构开发手机应用程式计算碳足印,教育市民碳足印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望市民能实践低碳生活,为应对气候变化尽一分力。

(本网发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智学公民 第1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