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报制图)

(明报制图)

(明报制图)

(明报制图)
【明报专讯】现代人的生活,常在不知不觉间走进一个「固化」的循环。我们习惯了「两点一线」的生活轨?,日复一日,连思考都渐渐变得迟缓与僵化。直到某个独处的片刻,藏在心底的价值危机便悄然浮现:「我这样活?,到庾x??为了什么?」有趣的是,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早在千年前就有人给出了答案。苏轼,以其跌宕起伏却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以及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内心安顿的道路。
◆今人困惑
困惑1
日复一日读书、考试、工作,到庾x??为了什么?
困惑2
社交媒体上人人光鲜亮丽,为何唯独我的生活如此单调乏味?
困惑3
别人都在拚命学习,我却对未来一片迷惘……
◆苏轼智慧
智慧1
流动 → 为生命注入活水
智慧2
复杂 → 以多元丰富生命
智慧3
超脱 → 在困境中开创可能 ●
1 .流动
苏轼的一生是「流动」的。从天府之国的四川眉山,到汴京、杭州、密州,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晚年更被流放至惠州、儋州(今海南岛)。他为官后从来没有在哪个地方安稳待过十年,但妙就妙在,他总能把每个流放地都过成故乡。他笔下的「小舟从此??o?J??江海寄馀生」,不仅是诗意的抒发,更是他随遇而安人生的真实写照。
这种流勾x??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得到了深刻阐释。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篇,不仅是对历史的咏叹,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洞察——万物如江水,永恒奔流不息。苏轼变化不定、颠沛流离的人生,既是他的命运,也是他主动选择的人生态度。
学生时代的我们之所以充满活力、灵气,正是因为?x??自然的流动状态:每年升级,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生活生活,本就该是活的。就像江水奔流,在变化中保持清澈;如同四季更迭,在流转中展现生机。苏轼启示我们,与其固守一成不变的模式,不如主勾x??抱变化,无论是学习新技能还是探索新领域,都是在为停滞的生活引入活水,在流动中寻找生命的活力与可能。
2 .复杂
现代科技以「快捷方便」为最高指标,一键下单、人工智能,追求极致的简化与可控。然而,这种过度简化的生活方式,反而限制了我们体验丰富生命的可能。
苏轼若穿越到现代,绝对是「斜杠族(Slasher)」的典范。他的身分多元交织:既是朝堂谏官,又是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既是水利工程师,又是慈善家。他能与皇帝论政,也能与田间农夫、山野僧道结为知己;身为「宰相之才」,却能放下身段,与孩童在路边玩乐。「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叶送迎翁」,正是他与民相亲、旷达乐观的写照。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分水岭。从朝廷重臣沦为戴罪之身,这种剧变足以摧?大多数人。然而在黄州,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消沉的文人,而是有?复杂经历、在困顿中重新发现自我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不仅是对历史的咏叹,更是对无常的深刻体悟——连周瑜这样的英雄豪杰都随时间消??o?J??个人得失荣辱又何足挂齿?尽管被贬黄州,他依然能够豁达看透,继续经营丰富多元的生活。
他的生活哲学更是体现在日常细节中,他有一首《猪肉颂》:「净洗铛,少?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东坡肉慢煮诀窍,也是他人生态度的写照——在平凡中发现趣味,在限制中创造可能。
3 .超脱
《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动人之处,在于苏轼从历史的观察者转变为生命的积极参与者。词的上阕,他以宏观视角回顾历史:「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但到了下阕,笔锋一转:「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此时的苏轼已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历史场景中。这种转变在结句达到高潮: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酹」这个动作极具深意——它是主动地与自我和解的仪式,是参透生命本质后的豁达表现。他以酒祭江月,既是向历史的致敬,也是对当下生命的肯定。这种「看破却依然热爱」的态度,实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积极。
苏轼在黄州虽身处困境,却从未停止创造,他开垦东坡、研究美食、创作诗词;在惠州,他陶醉于荔枝的甘美;在儋州,他与百姓同甘共苦,开办学堂。苏轼晚年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贬谪之地,在世俗意义上是他的人生低谷,却成为他精神升华的关键。这种将苦难转化为养分的能力,正是现代人在面对挫折时最需要学习的智慧。
苏轼的豁达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生活的熔炉中淬炼而成的智慧。《念奴娇.赤壁怀古》除了是文凭试必考的「课题」,更是我们面对「人生」考卷的终极指南。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真正的富足,从来都在我们心中,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创造。
◆『从考评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现代启示』
近年DSE中文卷一甲部的高分题目,愈发注重考核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不再停留于单纯的文本理解,而是要求考生连结古典智慧与当代社会议题,展现批判思考与应用能力。例如:
2024DSE 题5
韩愈批评「小学而大遗」,对你于个人学习方面有何启发?请举一例说明。(3分)
2022DSE 题5(ii)
现代人以利益为先,引发不少问题,孟子提倡保育「本心」,重视人的「价值」, 对现今社会有佾x??示?试以教育现象为例说明。(4分)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阕千古绝唱中,发掘出能回应当代困境的智慧?以下便是两个具体的示范:
●【题目示范】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出怎样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对现代人面对挫折有何启示?(4分)
(表)
(2)有人认为苏轼「人间如梦」的感慨过于消极,你同意吗?试谈谈你的看法。(4分)
(表)
◆苏轼生平:(图表)
■文:陈焯炘 - 中学中文科主任
(本网图文均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载互联网。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星笈中文 第1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