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向日葵色彩的象徵意义——〈繁盛〉的IB分析(完)(组图)
发布 : 2025-11-2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明报制图)

(图:John Cragar)

(图:Olga Kurbatova@iStockphoto/明报制图)

(明报制图)

(明报制图)
【明报专讯】众所周知,归纳段落大意目的是提炼段落内容的焦点,并不等同结构分析,而是整理资料,有待分析。一般而言,基本的处理次序可为:先观察段落文字篇幅的长短,再细读内容涉及的细节,例如:时间、地点、人物,进一步找出「形散而神不散」的谋篇布局思路。
在2024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文卷一甲部考材中,与「向日葵」直接相关的考题是第16题:
●2024 DSE
(16)试指出与以下色彩相关的事物及当中隐含的意旨。(表)
◆1.找出「向日葵」内容
不难看出,李娟在写了「鱼」的「繁盛」后,作品中的第8段到末段都是围绕「向日葵」展开。(见图)
◆2.规划分析方向
考生可以追问以下的问题,帮助自己打开思路:
Q:「向日葵」的描写,占了作品的三分之二篇幅,作者写了什么?又是如何写的?
Q:上一论点已结合「虚实描写」讨论了「鱼」的意象,还有哪些手法可以采用,分析「向日葵」意象?
要回应以上两道自拟的「提示题」,考生必须回到文本中,找出这些段落的焦点,以便进一步找出彼此的关联。由第8段到末段,作品的段落焦点和细节(时、地、人)归纳如下(附表):(见表)
通过上述整理,不难看到作者采取了详写和略写的叙述方法。在此,有必要强调的是,第二个核心意象「向日葵」的论点,应该建基于上一论点(上篇)中提出的主题──人类为生存与大自然资源的消耗──继续拓展,使分析形成层次及呈现深度。
◆3.蒐集立论材料
上述段落整理的表格中,段10到段12都是写「我」参与第一次用红色农药处理向日葵种子的经历,其中,「我手持电筒一动不动」出现了三次。当考生锁定了这个分析方向后,可以用以下的过渡段,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虚实分析过渡到下文的叙述手法分析:(图)
例子:
过渡段 - 在〈繁盛〉的第8段到末段,李娟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妈妈种植向日葵的经历。其中,段10到段12,作者采用了铺张叙述,以较慢的叙述节奏详细回忆了「我」参与第一次处理向日葵种子的过程。
◆4.就例子作判断
接下来,就是对原文作细读分析。换言之,考生要思考并解答的是:
Q:作者又以什么方法来放慢节奏?
Q:作者为什么要以慢的节奏描写处理种子的过程?
细读原文,考生要能看出叙述者「我」,在处理种子的夜晚,就是「在旁边帮忙打手电筒」。因此,「我」通过手电筒的光芒看到「翻飞的红色颗粒」。在第一和第二次「手电筒光芒」之间,「我」对染红向日葵种子的描写如下:(图)
//……这是种子的红色军团,在地底庄严列队,横平竖直。那时,我妈和我叔叔就是点兵的大王,检阅的首长,又如守护神,持?站在地头。而熬过漫漫长冬的荒野鼠类,在地庾x??处遇到这些红色种子,它们绕其左右,饥饿而畏惧。后来这饥饿与畏惧渗入红色之中。
此时此刻,我妈和我叔叔的紧张与忧虑也渗入红色之中。外婆不愿离家,她在屋里咒骂,却无可奈何。她年迈衰弱,已无法离开我们独自生存。她的痛苦与愤怒也渗入这红色。同时渗入的还有我的悲哀,我的疲惫。我一动不动举?手电筒。……//
◆5.论证手?x??果
以上段10、11的两段描写,都是「我」手持「手电筒」时看?「红色种子」的想像和内心活动:(图)
对种子的想像 → 红色军团(拟人)
对荒地的想像 → 红色种子、鼠类
对生物鼠类饥饿和畏惧的想像
对饥饿、畏惧由鼠到种子的渗透的想像
对妈妈和叔叔紧张与忧虑的感知
对外婆痛苦和愤怒的感知
「我」的悲哀和疲惫
{因此,考生可以得出的判断是:作者通过种子、荒地及各种生命体的苦难情感的细致想像和呈现来放慢了描写向日葵种子沾染红色农药的处理过程的叙述速度。同时,「红色」在这段描写中借代为「浸了农药的种子」,是「向日葵」生命的源头,也是生命能否绽放的不安和忧虑。}●
红色 vs. 金色(图)
此外,考生还应该再追问:
Q:在第二次和第三次「手电筒」之间,作者还写了什么?
//手电筒光芒在无边黑暗中撑开一道小小缝隙。荒野中远远近近的流浪之物都向这道光芒靠拢。一百年前的农人也来了。哪怕已经死去了一百年,他们仍随身带?种子。他们也渴望这神奇的红色。所有消失的鱼也从黑暗中现身,一尾接一尾沉默游入红色之中。我彷佛看到葵花盛放,满目金光中充满红色,黑暗般坚定不移的红色。//
此处的「我」仍然手持「手电筒」,但想像和心理出现了明显变化:
对流浪之物的想像
对一百年前农人的想像
农人身上的种子,渴望红色
消失的鱼游入红色的想像
葵花盛放的想像
金光中的红色
黑暗中的红色
{借代为「向日葵种子」的「红色」,在第二次手电筒出现后,其意义由与忧虑畏惧紧张等情绪关联,转变为:希望、坚定、渴望、重生等积极的情绪。}●
如果考生能更进一步思考:
Q:为何「红色」的意义出现变化?
Q:作者为什么要以慢的节奏描写处理种子的过程?
Q:为什么作者详写向日葵的种子而不是写向日葵开花?
那么,考生应再审视第8至15段的内容,其中第13和14段,作者以较快的速度概括描写了第一年「几十亩葵花顺利开完花」、「万亩土地上的几十家种植户几乎全都放弃」的现实。如果考生能把两种叙述并置比较思考,就不难得出作品以「我」想像到的各种忧苦的情绪放慢叙述,就是为了表现即使辛勤劳苦通宵达旦地由呵护种子开始,能盛放生命的花朵也是有限的。
{梳理好快慢节奏的内容后,就可确定「盛开的向日葵花」的象徵意义:「金色」寓意期盼未来繁盛重现,而非仅就作者的处境??u敲,指隐含意旨为「历尽艰苦后终于成功」、「坚强的意志」、「成功的喜悦」。作品的结尾也就不难理解了:「我看到一百年前那个人冒雪而来。我渴望如母亲一般安慰他,又渴望如女儿一样扑上去哭泣。」——向日葵花开花落,象徵生命的自然规律——繁盛和枯萎不断循环,但即使环境恶劣、对自然和生存的矛盾感到不安,仍渴望看见金色花海,抒发抱持热情、对美好未来的祈许。}
图?John Cragar、Olga Kurbatova@iStockphoto/明报制图
■文:张樱博士 - 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语言系及课程发展主任;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BDP)资深考官及培训官
(本网图文均有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至任何印刷品或上载互联网。本网发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评,旨在指出相关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错误或缺点,目的是促使矫正或消除这些错误或缺点,循合法途径予以改善,绝无意图煽动他人对政府或其他社群产生憎恨、不满或敌意。)
[星笈中文 第1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