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采可燃冰 全球首次(组图)

发布 : 2017-5-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科研团队采用降压法改变海底环境,将固态可燃冰在海底分解为天然气,透过采集管道收集至海面(图)。(央视画面/网上图片)



将固态可燃冰在海底分解为天然气。



海底提取的可燃冰样本。



被点燃的可燃冰。








【明报专讯】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昨日宣布,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距离香港285公里)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是全球首次在海域可燃冰试采中成功连续稳定产出天然气。中国有望在2030年前展开可燃冰商业开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昨发出贺电。

试采点距香港285公里

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报道,国土资源部长姜大明站在钻井平台「蓝鲸1号」上宣布试采成功,该平台所在的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距离珠海东南320公里,从珠海乘直升机约需1.5小时才能到达。上周三(10日),蓝鲸1号从海底以下203至277米的可燃冰矿藏中开采出天然气,截至昨日已持续试采超过一周,最高产量达每日3.5万立方米,平均日产为逾1.6万立方米,累计产气12万立方米,天然气产量稳定,甲烷含量最高达99.5%。今次的试采技术亦有突破,采用降压法,改变海底环境后,将固态可燃冰在海底分解为天然气,再透过采集管道收集至海面。

试采现场指挥部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卢海龙称,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潜力大,估算其储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2倍,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央视报道,一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可以行驶300公里,而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可以行驶5万公里。

今次试采成功之后,科研团队将继续在附近海域展开不同矿区和类别的试开采,以累积更多经验,为商业开发打下基础。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说:「从目前我们试采的连续性和产气量来看,离商业性开采距离不远了,我相信,在2030年以前,具有最大潜力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将会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

被视未来替代能源

多国争相发展

去年发布的「中国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预测,中国可燃冰储量超过1000亿吨油当量。2013年,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发现超千亿方级可燃冰物矿藏;2015年,神狐海域再次发现超千亿方级可燃冰,而且矿藏分布广、厚度大、饱和度高;2015年,中国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首次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发现可燃冰活动的标志「冷泉」,并成功获取可燃冰样品。

不过,中国的可燃冰研究1998年才起步,部分国家自1960年代就开始勘探、研究。

试采现场总指挥叶建良表示,可燃冰在全球分布非常广,资源量也非常大,所以世界各国都争相关注相关研究和试采工作,「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甚至印度也瞄著马上要开采,韩国也准备试开采,实际上大家都在进行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