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传统文化 掀修家谱热潮(组图)

发布 : 2017-5-2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北京一家修谱机构内,摆放著多个姓氏的家谱。



山西一市民的家谱明显破碎。(中新社资料照片)



北京市民在一间修家谱公司,询问修谱资讯。(中新社资料照片)



民众参观「寻根稽谱──上海图书馆藏家谱精品展」。(中新社资料照片)



厦门海沧区小学生在宗祠内接受课后辅导。


传统文化备受重视,中国民间兴起修家谱热潮!近日传出武汉有民众花费120万元(人民币,下同),找修谱公司誊修家谱,不同于传统家谱在于记录历代家族纪事,形式较粗略,现今民众汇整家谱资讯,不只是对家谱赋予更深层的情感寄托,透过「互联网+」技术蒐集资料,速度快且资讯完整,进而催生出家谱经济。

武汉一名蒋姓男子深感「拿外人当榜样,不如拿自家祖先当榜样更有说服力」,有意汇整家谱,去年在网路展开搜寻,在当地找到一间专业修家谱公司,历经一年多蒐集资料与编印后,家谱已在近期排版完成,共收录本族超过2万人、共30代成员。

勉励孩子好好读书

而蒋姓男子在共计花费的120万元当中,支付其中60万元给修谱公司,共印制300册家谱,其馀的60万元,则提供给族人四处出差,作为收集家族相关资讯的成本开支。

为完整呈现家族发展脉络,蒋姓男子特别要求修谱公司,在家谱写下家风家训「清正廉明」,勉励孩子们好好读书,还将「穷莫丢猪,富莫丢书」明训收入册中。

出生于内蒙古河套地区的郭毅(化名),常听到老一辈人回忆,1900年前后族人从陕北神木走西口来到河套。为了印证老人的说法,郭毅辗转各地寻找线索,村里龙王庙铸钟上的名字、石碑的碑文、档案馆里的旧县志,都成为他的线索来源。历时5年、花费8万多人民币,郭毅终于编成一套《郭氏家谱》,上面记载的祖先最早追溯到了1890年前后,谱上共涵盖1000多名族人。

来自河南的冯铭(化名),为了修补残缺断代的老家谱,他召集家族十多人找寻线索、查资料,在2015年的时候,《冯世家谱》印成,新老家谱相接,共涵盖2046人,最早的一代追溯到了明朝。以前大家不太注重这个,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就开始想要寻根,找到根之后再来修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