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卿新政掀「告别人权外交」质疑(组图)

发布 : 2017-5-2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引来美国抛弃「人权外交」的质疑。图为美国的食物援助在今年3月中送抵爆发饥荒的南苏丹。(法新社)



特朗普去年11月胜出大选后,澳洲悉尼大学的共和党支持者举起其竞选口号「让美国再次强大」欢呼。(法新社)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本月初向国务院下属发表演说,为其配合特朗普「美国优先」主题的外交政策新方向定调,强调政策和价值观是两回事,质疑华府以往有时为捍卫价值观牺牲国家利益,因此未来须重新平衡主次。这番话引起美国朝野舆论反弹,质疑他打算抛弃有40年历史的「人权外交」,损害美国软实力。有专家认为,蒂勒森的讲法其实并不新鲜,但他未有如过往政府般「淡化这些虚伪时刻」,实属不寻常。明报记者 周宏量

蒂勒森2月上任以来表现低调,直至本月初向下属发表演说(见另稿),才初步展示其外交政策取向,却旋即引起争议。蒂勒森表明要将特朗普主要政治口号「美国优先」融入外交政策,当中尤以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为重点所在。尽管他承认伙伴和盟友对美国在这两方面的成功十分关键,但又不讳言要区分政策和价值观,质疑华府过往有时过于坚持别国价值观须与己趋同,妨碍寻求国家利益。

削对外资助 拒「软实力预算」

美国政坛向来视提倡人权是其「软实力」的一部分,但特朗普予人不重视人权议题的印象,与有专制统治之嫌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等关系友善,反而对西方主流传媒称颂为自由民主世界最后守护者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态度冷淡。

白宫甚至提出削减28%的国务院外交和对外资助预算,包括不少本用以推广人权的项目,其预算总监更明言:「这是硬实力预算,不是软实力预算。」

蒂勒森的说法进一步印证美国朝野和舆论的忧虑,触发反弹。奥巴马时代出任助理国务卿主管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的马林诺夫斯基(Tom Malinowski)讽刺道:「这是我人生中所听到最愚蠢无知的一篇国务卿演说。」他批评蒂勒森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以至世界对美国的期望一无所知。共和党资深参议员麦凯恩(John McCain)亦投书《纽约时报》反驳蒂勒森,强调美国是「有良知的国家」,价值观是华府的强项和最大财富。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皮科恩(Ted Piccone)亦撰文质疑,蒂勒森俨如向「人权外交」说再见。皮科恩形容,蒂勒森的一席话,将有逾40年历史有关人权和民主的共识一脚踢开——共识是指人权和民主不但是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元素,也是超越美国本身的普世价值,华府长年以此作为国家威望和国际合法性的「北极星」(比喻其导航作用)。

道德价值与政经军事利益矛盾

研究人权政治的学者科恩(Roberta Cohen)早年任职布鲁金斯学会时,曾详细梳理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和挑战,她指出美国的立国是建基于宪法和人权法案,因此人权在美国外交一向有其角色,但直至卡特上台后,才明确宣称人权将是外交政策的「最重要关注」,其一理由便是在国际舞台推广自由,符合美国价值观和有助国家利益,尤其是可增进美国安全,但挑战在于推广人权和民主时如何避免损及美国外交政策目标,以及如何处理人权政策与其他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之间冲突。

美国人权外交在执行过程一向不免有自相矛盾之处,在奥巴马数年前鼓励「阿拉伯之春」前,美国在中东支持独裁者或专制王室,以维系地区影响力和寻求安全利益,便备受诟病。特朗普最近首次外访拣选沙特阿拉伯为首站,主题包括共商反恐,便惹来舆论质疑「开倒车」,《新闻周刊》批评像沙特这些人权纪录备受争议的中东强国,一直以「反恐」和「保护国家安全」为名,限制言论自由,以及打压人权运动反对派和平示威,甚至在也门战争涉嫌违国际人道法,华府的选择「令人忧虑」。

未有淡化「虚伪」 反映无心平衡

国际关系学者瓦尔特(Stephen Walt)向BBC指出,蒂勒森所言某程度上并非新鲜事,「所有人都明白,一边是安全和经济利益,一边道德利益或民主价值观,两者之间要有所取舍」,其演讲对象的资深外交官恐怕只会更明白这一点,但蒂勒森未有一如历届政府「淡化这些虚伪时刻」,反而在演说一开始即提起,实属不寻常,予人无心尝试寻找平衡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