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首次未在联合国批评中国侵犯人权(图)

发布 : 2017-6-22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欧盟首次未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发表声明批评中国等国侵犯人权。(网络图片)


【明报专讯】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欧盟首次未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发表声明批评中国等国侵犯人权,显示出在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变化下中欧关系也在经历时代性的变动。

这次欧盟无法像过去一样提出上述共同声明的原因是,因为欧盟成员国希腊的阻止,希腊认为这种批评缺乏建设性。

但外交人士指出,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近年来,欧盟各国在对中国人权问题上态度差异日增,公开宣示批评中国人权问题立场的成员国愈来愈少。

一些中国专家说,中国经济的腾飞解决了亿万中国个人的生存权问题,以及主要是包括人数巨大的城市中产阶级在内的人群更多的经济自由。

近日在伦敦举行的一次商业论坛中,英国前首相白高敦再次表示,中国改革开放让数亿人脱贫致富,这就是最大的人权。这种说法原本是中国官方在人权问题上的辩辞,但已被欧洲各界不少高层人士接受并认同,即在中国多数人的发展权益应该比部分个人和团体的自由权益更为重要。

在经济方面,中国加强对欧洲发展经贸投资关系。比如中国中远集团买下欧洲门户海港之一、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多数股权,使得在高筑的债台患难之中的希腊,不必没完没了接受欧洲富国盟友的压力。

当国力日增的中国倡导具有国际影响的「一带一路」战略、建立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之际,(当时尚为欧盟成员国的)英国竟然不顾美国的反对,在欧盟国家首先表态加入亚投行,立刻带动大批欧洲国家纷纷效仿,成为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也启示了欧盟未来经济和外交战略的变化开端。

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经过几十年艰苦外交谈判,终于在2015年底达成联合国「巴黎气候协议」,作为全球新的能源和发展战略的指导。但特朗普政府却退出这一重大的国际协议,突出了中国和欧盟在遏制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领导地位。

虽然中国和欧盟之间在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认同、军售等等问题上还有分歧,但在巨大的经贸基础上的全面关系的增长并没有停步。欧盟连续11年位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2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每年贸易额接近5000亿欧元,二者经济总量之和占全球经济总量1/3。因此报道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和欧盟的确成了中国领导人所说的利益高度交融,互利共赢,这大概是希腊希望的所谓建设性,只要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和影响继续扩大,欧盟中持有这种态度的也肯定不会是仅希腊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