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事专栏:《医疗失误》(图)

发布 : 2017-7-18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文 麦炜和

「政府医院又爆出医疗事故,这类失误愈来愈普遍,真恐怖。」

「广仁,此言差矣,医疗事故自古已经存在,早在二千年前,《黄帝内经》「徵四失论」便记载了四种失误的模式─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受师不卒,谬言为道,妄用砭石,此二失也;不适贫富贵贱之居、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此三失也;诊病不问其始,卒持寸口,为粗所穷,此四失也(注:原文冗长,以上为省略版)。

第一类失误是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即是让未有基本学识及资历者去诊治病人,香港一向有严谨的医生考核及注册制度,所以理论上不存在这个问题(立法会通过《医生注册(修订)条例》后却另当别论)。治之二失,乃受师不卒,谬言为道,即是学艺未精,自以为是,胆粗粗便妄用砭石,最终搞出个大头佛,故此,做医生切忌高估自己能力,更要不耻下问,才能免于后遗身咎。廿一世纪是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年代,我们动辄搬出大批指引、流程、准则、规范,然后将其当作金科玉律,照本宣科,却往往忽略了患者的个人因素及需要,令治疗墨守成规,此以全概偏,治之三失也。现代医学亦过度依赖高科技诊查─化验、扫描、基因、抗体,很多同袍的通病,是未问好病史、未做好临床,已二话不说替患者安排一大堆化验、扫描、基因、抗体,等于古时的诊病不问其始,卒持寸口,粗疏地舍本逐末,难免耽误病患,此治之四失。」

「原来二千年来,医疗失误的模式也从未改变。」「医疗失误可粗略分成ET(Error in technique)或EJ(Error in judgement;《内经》四失是典型的EJ),前者包括经常见报的开漏药、输错血、打错针等所谓「低级错误」,成因或是无心之失,或是疏忽所致。技术上,ET 是绝对可以避免的,相反,EJ则是思考或判断的偏差,只有靠医生改变态度和时刻保持警醒,才可减低这类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