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蒐癌症大数据 寻遗传密码 成功助28岁男防肠癌(组图)

发布 : 2017-8-2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港大医学院副院长(科研)梁雪儿说,研究细胞基因变异有助预防癌症或更精确用药,例如透过排序基因密码,找出下一代家庭成员有否遗传出现变异的基因,若有便要定期检查预防发病。(李绍昌摄)





【明报专讯】研究细胞基因变异有助预防癌症或更精确用药,背后需大数据支持。港大医学院拟于葛量洪医院重建后,设临床创新及研发中心(CCID),新设施包括生物样本库及具良好生产规范(GMP)标准的实验室,分别收集癌症病人的基因资料及培育细胞作细胞治疗。统筹该中心的港大医学院副院长(科研)梁雪儿举例,从数据分析可知有家族癌病史者有否遗传了变异基因,曾有28岁男子因此发现有肠瘜肉,切除后便可防止变成肠癌。

明报记者 袁乐婷

梁雪儿形容,癌症治疗不再瞎子摸象,关键在于「多组学大数据」。「多组学」包括基因组学、代谢物组学等,涵盖基因蓝图、细胞组成和运作。癌症因细胞基因变异而起,遗传和环境因素均可能导致基因变异,当变异累积至某程度便会令细胞「变坏」,其后不断复制,侵略身体。

她称最新仪器只需两天便可为人体共3亿个基因密码排序,研究员藉此观察癌细胞、它与其他细胞的互动,分析癌症成因和遗传机制等。将来往癌症中心求医者,除了接受治疗,其基因资料亦会成为研究材料。

最新仪器两天排序3亿基因

从过往经验,医学界认为有家族癌病史的人,患癌风险相对高。梁雪儿表示,基因变异属显性遗传,可透过基因测试找出高危者,她举例有一个家庭,七兄弟姊妹有4人曾患癌,他们的下一代已有1人确诊肠癌,基因测试发现另一名28岁男子也遗传了特定的变异基因,他因此接受大肠镜检查,才知已出现癌前病变(即肠瘜肉),遂透过大肠镜切除,避免变成肠癌(见图)。

梁说一般20多岁年轻人不会突然做大肠镜,可能错过治疗黄金时机,基因测试有助辨识高危者,反之,若验出没遗传变异基因,则不必时刻担心病发,减少心理负担。

内地英国设大型生物样本库 港落后

梁称英国及中国内地等已设大型生物样本库,香港在这方面发展落后,要急起直追,以配合癌症治疗发展趋势。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捐出约12亿元支持港大医学院建设包括CCID的癌症中心,当中约3亿元会用作持续更新先进仪器。以排序基因密码的仪器为例,最新型号每部约600万至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