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考古发现神秘周代封国遗址(组图)

发布 : 2017-12-13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刘家洼遗址发掘现场。



墓葬中发现的器物。



出土的铜壶。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2月12日发布消息,经过近一年的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澄城县发现一处目前内地规模最大的春秋时期周系墓葬。更让人惊喜的是,该墓葬周边不仅有夯土墙、壕沟、陶窑与灰坑等丰富遗迹,同时还出土了铸铜陶范、青铜器、金器、玉器、铁器等数百件珍贵文物。据此考古工作者认为,该墓葬主人应当为诸侯国国君与夫人级别,此处也应为春秋时期某一周系贵族的封国或采邑。一个淹没千年,且不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周代封国,在历尽沧桑之后又重见天日。

目前内地最大春秋时期周系墓葬

据了解,此次发掘的周系墓葬位于陕西澄城县刘家洼墓地,由于该墓地不幸被盗,从今年2月起,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组成的考古队对其进行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经钻探,刘家洼墓地总面积约7700平方米,共发现墓葬56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

其中最为引人瞩目是,发现了2座带两条墓道的「中」字型大墓(编号M1与M2),这两座大幕居于整个墓地中部偏东的地势高亢之处,西北方各有一座长方形车马坑。特别是M1墓葬,规模宏大,颇有王者之势,亦比洛阳发现被认为可能是周平王墓的「亚」字型大墓墓室大。

据此,考古队认为刘家洼大墓墓主人身分亦当为诸侯国国君与夫人级别。而其他20多座墓口面积10平方米以上的墓葬,墓主人的身分也相当于卿大夫或士一级的贵族。从墓葬形制、葬俗、随葬品及器物组合特徵等多方面可见,该墓为周系墓葬。

在墓葬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一件玉琮极为罕见,其两折角饰立人形,余多为抽象兽面和线条,制作之精,纹饰之美,堪称玉器中的精品。另外一件漆木器,虽然木胎朽而不存,但纹饰图案清晰可辨。还有一件螺旋形金耳环,是典型的北方民族的器物。它的发现对于探讨春秋时期关中与北方之间文化交流、族群互动、交融提供了新的证据。

据悉,除了发掘所获之外,目前该墓地已追缴的被盗文物多达402件(组)。其中一套10件石罄,有9件形似动物,形制特殊,为以往所不见,丰富了石罄形制的资料。

据介绍,除了墓地,考古队还发现了春秋时期的夯土墙、陶范、陶窑、板瓦建材等与墓地相匹配的居址遗存。

神秘封国重现风采

经研究,墓地与居址空间上相邻或靠近分布,年代上接近,功能上互补,等级上匹配,当为同一聚落的不同构成部分,是春秋时期某一周系贵族的封国或采邑。

考古工作者表示,刘家洼墓地的发现与发掘,是关中东部乃至陕西、全国周代考古的又一重要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保存完好的墓葬,丰富的随葬品,不同文化因素的器物,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器用制度、埋葬习俗及族群互动融合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新资料,让今人亦有机会认识一个不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封国或采邑的历史与文化。

另一方面,关中东部这样一个封国采邑的发现及其内部结构的进一步解剖厘清,不仅增添了对关中东部周代遗存的了解,也有助于周代采邑封国的城邑形态、居葬模式、生业方式、社会组织等问题的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