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余光中病逝 享年89岁(图)

发布 : 2017-12-14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余光中。(资料图片)


【明报专讯】台湾中山大学周四发布新闻简讯证实,中山大学外国语文系荣誉退休教授、诗人余光中当天上午10时多在高雄病逝,享年89岁。余光中的诗文作品广泛为两岸三地的教科书收录,影响遍及华人世界。

余光中家属不愿被打扰,谢绝媒体采访。余光中女儿余幼珊在电话受访说,父亲刚过去,家属都很伤心,不便受访,相关病情请向医院查询。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著有大量新诗、散文,并曾担任评论、翻译、编辑等工作,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多篇作品入选两岸三地大学、中学教科书,晚年定居台湾高雄市。

余光中是中山大学外国语文系荣誉退休教授,今年并没有在校开课,他曾任中山大学外国语文学系、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应用英语系讲座教授、中山大学文学院长、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美国西密西根州立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等教职。

余光中1989年获台湾文艺奖新诗奖,2014年获第34届行政院文化奖。他获颁行政院文化奖时曾表示,「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 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

余光中早年因战祸而颠沛流离,却无碍他在文坛崭露锋芒,1949年为躲避国共内战转学到厦门大学,在翌年5月到台湾,曾在短短十日间,就发表了6、7首诗作、7篇评论和2篇译文,展露不凡文学才情。

余光中的诗文作品广泛为两岸三地的教科书收录,如《乡愁》」、《我的四个假想敌》、《听听那冷雨》;多篇诗作更屡经杨弦、李泰祥、罗大佑等人谱成歌曲传唱。

余光中还先后主持多种文学刊物、文学奖,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在华文世界已出版著作近百种,成为当代华文世界经典作家之一,对台湾现代文学影响既深且远,并遍及两岸三地的华人世界。

余光中创作近七十年,写了上千首诗。梁实秋曾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评论家张瑞芬曾说:「谈到台湾现代主义时期的散文,余光中和他的《逍遥游》诸作最被推为代表。」显见余光中散文在1960年代现代主义盛行时期的重要性。

在新诗领域,余光中是艺术至上的拥护者;而在散文中,他认为透过教育的普及,在大众化的基础上,文学是有机会兼顾艺术化的。他将五四以来的散文,以口语入文的散文和大众化划上等号,而称艺术化的散文为现代散文,意味这类散文兼具现代人的生活内涵和创作形式上的现代手法。

在余光中的80寿宴上,九歌出版社发行人蔡文甫认为,余光中获诺贝尔文学奖当之无愧;并建议文建会(今之文化部)应在翻译计画中加上瑞典文,效法日本有计画将作家引进瑞典。当时,余光中表示:「一个作家能被自己的民族接受,便是最大光荣!」

余光中与妻子范我存结缡61年,去年庆祝钻石婚,两人相知相惜,互信互补。诗人对美满婚姻的心得为:「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夫妻相处是靠妥协。」

余光中表示,结婚的理想是追求幸福,是妥协的艺术,各让一步。夫妻曾为十几对新人福证,他总会准备一本英国剧作家王尔德的喜剧中译本「理想丈夫」,勉励新人相互体谅,白头偕老。

作家张晓风曾形容,余光中是众人汲饮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护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