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智叻星:中国古代农耕法(组图)

发布 : 2017-12-15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图一)



(图二)



苑如



俊熙



东华三院马锦灿纪念小学的学生,听生活书院工作人员讲解古人的耕种方法和文化小故事。



当小农夫的学生学习堆肥和拔草,并分成堆肥队和拔草队,体验农活。



(图三)


【明报专讯】当小农夫的同学在学习堆肥与拔草后,走入「田中研习室」了解中国古代的耕作方法,并认识泥土中的微生物如何把有机肥料分解为养分,让植物的根部吸收,大家听得啧啧称奇。研习室亦介绍中国古代用来指示农事的历法——二十四节气,一起来看看。

■堆肥古时称为「粪」

现在耕作多用化学肥料,亦有肥料由落叶、枯草、排泄物、动物尸体等组成,自然分解成泥土的养分,称为「有机堆肥」。中国古代把肥料一概称为「粪」。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收录了西周诗歌《周颂·良耜》,诗中提及以腐烂的植物作为肥料。(图一)

■拔草须连根拔

拔杂草时须连根拔起,不然杂草拔去后仍会长出来。根是植物从泥土汲取养分的根本,古人会把家族和故乡视为自己的「根」。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记载,东汉末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即皇帝位后,逼害弟弟曹植,要求弟弟七步成诗。曹植作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指兄弟不应自相残杀。(图二)

■苑如:先翻土再拔草

杂草难拔,她建议同学先翻土,把杂草挖出来再连根拔起。

■俊熙:勿拿枯枝乱跑

他提醒同学不要拿著枯枝走来走去,他的手就是这样被同学弄伤的。

■二十四节气

1. 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如春分、大暑、冬至等,标示气候转变,亦用来指示农事,例如应何时播种、何时收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合著的《淮南子》中,早有记述二十四节气的名字。

以下是部分节气的名称,试把它们与相应的天气连起来。

春分· ·A. 雨水增多,雨生百谷

清明· ·B. 春季过了一半,农夫开始耕作

谷雨· ·C. 天气清爽明朗,适宜种麦

芒种· ·D. 大麦、小麦等已长成

2. 古时农民会因应节气,顺应天时,种植时令农作物,以取得良好收成,即所谓「不时不种」。下周五是「冬至」,是北半球地区日昼最短的一天。传统上,中国人会在冬至与家人团聚吃饭。

原来,冬至亦是种芥兰的时候。2018年1月5日与1月20日是「小寒」与「大寒」,「大」、「小」表示天气寒冷的程度。

(图三)是生菜和菜心的种子,看「小寒」与「大寒」应分别种哪一种,并将答案填在方格内。

(答案见另文)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