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揭抗药元凶 助研新药打恶菌(组图)

发布 : 2018-3-21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钱培元(前)及其研究团队于2015年开始一项研究,分析细菌对餖þ抗生素的耐药机制,首次发现产生抗药性的「元凶」是简称「DRPs」的耐药žJ,会分解抗生素令其失效,研究成果有助研发新型抗生素对付超级细菌。(李绍昌摄)





【明报专讯】目前用于治疗金黄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等感染的餖þ抗生素,被视为对抗「超级细菌」的最后防线,但曾有研究显示细菌对个别餖þ抗生素出现抗药性。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团队一项研究,首次发现对餖þ抗生素产生抗药的源头为一种耐药žJ,会分解抗生素令其失效,成果有助研发新型抗生素对付超级细菌。

科大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钱培元及其研究团队,于2015年开始分析6000多种细菌,期望解构部分细菌抗药的机制。钱培元表示,细菌内含有抗菌或抑菌物质的同时,不会被杀灭,引起团队思考细菌维持或分解该抑菌物质的方法。

大数据分析6000细菌

发现元凶DRPs

钱培元指出,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6000多种细菌,发现约1200种可产生「D-型胺基酸特异性多霅@药žJ」(简称DRPs)。团队其后集中分析DRPs对tridecaptin B及bogorol A两种餖þ抗生素的影响,发现细菌中的DRPs会识别抗生素的主要成分D-型胺基酸,并分解抗生素,使其不能发挥效力,团队再用另外4种餖þ抗生素验证上述发现,得出相同结果。

钱培元认为,研究证实DRPs透过分解餖þ抗生素的结构,产生高耐药性,减低药效或令其无效。他补充,目前未有数据显示有多少种细菌含有DRPs,是次为有关餖þ抗生素研究的开端。研究结果已于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化学生物学》发表。

团队表示,是次发现除了让医学界更了解最后防线药物餖þ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人类不当及过度使用抗生素敲响警钟,同时为开发对抗超级细菌的新型抗生素提供新方向,例如弱化DRPs,或者改变抗生素成分,令DRPs无法运作,从而维持抗生素的效力。

医局:对餖þ抗生素抗药不普遍

医院管理局总感染控制主任曾艾壮指出,目前餖þ抗生素的耐药性并不普遍,他举例,现时本港用万古霉素治疗金黄葡萄球菌(MRSA),抗药性近乎零,「用万古霉素去医MRSA基本上是可行的」,而万古霉素用作对付肠道链球菌感染的抗药比率低于1%。

曾艾壮续指出,细菌会因应环境的转变而变异,若使用过多抗生素,有可能增加细菌的抗药性。他指出,现时主要用多粘菌素对付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对其抗药比率有上升趋势,但仍位于0.4%的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