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坛巨人Philip Roth心脏衰竭逝世(组图)

发布 : 2018-5-24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Philip Roth 1933.03.19-2018.05.22



罗斯(左)在2011年3月获「美国国家人文奖章」,由总统奥巴马(右)颁奖。该奖项是美国一项国家级荣誉,奖励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艺术家、作家和组织。(法新社)





美国文坛巨人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周二(22日)因心脏衰竭,在好友陪伴下逝世,享年85岁。他纵横美国文坛逾50年,著作等身屡获殊荣,作品常见反思美籍犹太人后裔生活经验,角色内容虚实相交,被视为自我剖析之作,令他有「自我仇恨的反犹者」之称。

「虚实相交」 逾30著作

罗斯1933年出生于新泽西州,为犹太移民第二代,有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曾在多间大专院校任教创意写作及比较文学。1959年,他开始为《新共和》(New Republic)杂志撰写电影评论,同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说集《再见,哥伦布》(Goodbye , Columbus),讲述第二及第三代美籍犹太人如何与美国社会同化,变得自满、狭隘与物质主义,初试啼声即夺美国国家图书奖。

此后罗斯出版逾30本著作,作品常以幽默笔调探究自我的羞辱感与愧疚,亦有涉足中年人的存在与性生活危机等题材,身为美籍犹太人的经历更是不时出现的主题,例如他最为人熟悉的小说作品《波特诺伊的怨诉》(Portnoy's Complaint),便以一名年轻纽约中产犹太人向精神科医生的独白,叙述其犹太人身分与道德感和自身极端性欲之间的拉锯,书中露骨的自慰描述与对犹太人的质疑惹起不少争议。

「美国战后三部曲」受推崇

罗斯作品常游走于虚实之间,当中人物与他本身经历常有重叠之处,论者常将之视作他自身投射,亦有文学评论家将他形容为「自我仇恨的犹太人」,玩弄针对犹太人的负面偏见。不过罗斯多次否认这种说法,斥之为对作者写作能力的侮辱,亦曾在访问中表明不愿被标签为美籍犹太裔作家,「我确知身为犹太人是什么意思,那真的不有趣。我是个美国人」。

罗斯在文坛屡获殊荣,1997年推出以美国历史为主轴、反思美国价值的「美国战后三部曲」首部《美国牧歌》(American Pastoral)获普立兹小说奖,其馀两部曲《我嫁了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性污点》均备受推崇。他亦是首个三度获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的作家,又于2011年夺布克国际奖,但始终与诺贝尔文学奖失诸交臂。

2010年,罗斯推出《复仇女神》(Nemesis)后,决定不再写小说,同时开始重新检视以往的所有作品,「确认有否浪掷时间」,在结论中他引用前拳王刘易斯(Joe Lewis)名言,说「我已竭尽所能做到最好」。他今年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形容逾半世纪的作家生涯交织著「兴奋与抱怨,沮丧与自由,灵感与不确定,丰富与空虚,奋勇向前与艰苦挣扎」。(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