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手术监察计划 助屯院洗「地狱」污名 团队曾被医护轰「伤口上撒盐」(图)

发布 : 2018-6-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医管局自2008年起引入《手术成效监察计划》,监察公立医院的手术表现,近年为屯门医院洗脱「地狱医院」污名,今年获颁杰出团队奖。左起:首任总监袁维昌、现任总监赖宝山、医管局总行政经理林洁宜、前任外科统筹委员会主席莫碧添。(黄志东摄)


【明报专讯】医院管理局自2008年起引入《手术成效监察计划》,每年公布17间公立医院的手术成绩表。团队成员忆述,计划初期饱受前线医护人员责备,指监察计划是在「伤口上撒盐」及「孙悟空的紧箍咒」,增添前线压力。团队将压力化为动力,透过改良分析方法、实地考察等,协助不达标的医院重回正轨,近年更为屯门医院洗脱「地狱医院」污名,今年获医管局颁发杰出团队奖项。

明报记者 许芳文

获医管局颁杰出团队奖

本港2003年爆发SARS,经济低迷,医疗体系亦受波及。医管局前任外科统筹委员会主席莫碧添表示,公营医疗外科在SARS后步入「黑暗期」,医管局将新资源拨去内科及防疫,故当时要考虑如何重振外科团队声望。

手术成效监察计划的首任总监袁维昌表示,当年美国有医院推行手术成效监察,他遂于2006至07年间建议医管局引入模式,透过监察提升手术质素。回顾过去,他形容每间医院都有可能「出界」,被列为表现特别逊色,认为要透过持续的监察让医院重回正轨,否则会一直变差。

莫碧添说,起初有外科医生批评数据不准确、不科学,亦有医护形容医管局每年公布手术成绩表,有如在医护「伤口上撒盐」,又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令前线压力百上加斤,甚至有人直指他是「始作俑者」。曾有九龙「龙头医院」医护人员拉队到分享会上「踩场」,公开批评报告令前线的「日子很难过」。

莫表示,起初公布成绩表时隐去医院名字,报告详情则供医院内部参考及检讨,但又被指报告似「无牙老虎」,直至4、5年前团队开始向传媒公布医院名单。其后每次公布报告,不达标医院随即引来传媒「狙击」,屯门医院亦因连续多年被列为表现逊色,被报章冠以「地狱医院」污名。

倡博爱设急症外科服务 即纾屯院压力

莫续称,过往不同医院被评为逊色,都能迅速纠正,唯独屯门医院表现持续低迷,后来团队连续3日到场观察,翻看60、70名死者的排板,发现病房挤迫,遂提出于博爱医院开设急症外科服务,以纾缓屯院压力,「以前40几个急症入院,现在20几个送去博爱医院,20多个去屯门医院」,屯门医院在2016/17年度的预约及紧急手术表现均达标,洗去污名。

另外,袁维昌说,曾有深切治疗部护士以为外科病人术后死亡率达一半以上,不欲接收病人,经计算后病人死亡率为两三成,「用数据不断跟护士解释,他们开始明白外科医生不是乱来,不是想做手术就做」,改变护士对外科病人的看法,有助提高病人术后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