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长大 逾万娃娃户长(图)

发布 : 2018-7-19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内政部统计台湾娃娃户长多达11,638户,不少是因家庭变故,小孩被逼著提早长大。图为一对姊弟面临父母双亡,两人在校园手牵手相互扶持。(资料照片)


【明报专讯】内政部统计发现,台湾有11,638位未满18岁,即已承担「一户之长」的娃娃户长,他们可能是家长病故的弱势儿童,及尚未领有身分证的外配、陆配单亲抚养的儿女,或是跨学区就读的小孩。官员表示,户长负有一定法律义务与责任,「小户长」无足够能力履行,可能陷儿童于高风险。

在户政统计上,「娃娃户长」是一奇特现象。《户籍法》并未限制户长年龄,只要具有户籍者都能担任户长,因此过去曾有不满1岁的婴儿当户长。

台中市龙井区的张姓3姊妹,父母早年离异,由父亲扛起家中生计,未料,父亲罹患肺癌去世,户籍只剩3姊妹,台中市社会局介入关心,3姊妹不希望被拆散,还做手工香皂增加经济来源,最后由未满18岁的大姊登记为户长,成了未成年的小户长。张家大姊当起小户长,为2个妹妹撑起遮风避雨的保护伞,社会局派社工员协助申请急难救助,并辅导申请低收儿少津贴。很多爱心民众也捐款挹注,为妥善管理善款,社会局辅导以信托方式管理,确保3姊妹生活不会发生困难。

台北市启明学校的一名学生则因父亲罹病早逝、母亲再婚离家,国中时即被迫成为「1人户长」。新北市的小惠9岁时父亲外遇,与印尼籍母亲离婚,爸爸带走所有财产,还把户籍一并迁走,弃小惠跟母亲不顾,母亲当年远嫁到台,尚未取得身分,让小惠被迫升格当「户长」,母亲在区公所协助下先取得定居证,后来拿到身分证,小惠才将户长身分还给母亲。

至于在都会区的娃娃户长,多是父母为了让小孩「赢在起跑点」所致。于台南市执业的吕医师,觉得居住地学区内的小学不符合理想,决定让孩子就读东区某明星国小,多年前即在该校学区购屋,并把孩子的户口迁过去,但未实际居住。本来妻子也跟孩子同户籍,之后因故迁出,只剩孩子设籍该处。

另外,内政部亦发现,台湾每年至少有超过2000位「黑户婴儿」,未依规定在60天内申办出生登记,其中大约100多位新生儿是找不到父母、甚至下落不明,必须加以协寻。

内政部表示,从2013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约204,000名新生儿出生,但是逾2000位未依规定办理出生登记,多数是家长因故迟报,但在依法催告后都会来办理登记,但也有找不到父母,或连新生儿都下落不明,户政单位会迳为登记,这类个案平均每年约100多位。

为保护儿少权益,内政部自2004年起已与卫福部建立跨机关合作机制,若发现有逾期未申办出生登记的新生儿,户政事务所会派员实地查访,如发现产妇及新生儿行踪不明,将主动通报警政及社政单位进行协寻,并由户政事务所每月定期将迳为出生登记的个案资料,传送卫福部社家署6岁以下弱势儿童主动关怀个案管理平台,由社政单位接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