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库?x??升媒介素养 切记拣饮择食(组图)

发布 : 2018-9-20  来源 : 明报新闻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关注


明声网温哥华 微信公众号

2018年8月,美国逾300间媒体联手发起「社论战」,反击经常出言攻击传媒的总统特朗普,矢言捍卫新闻自由。发起行动的《波士顿环球报》社评版副主编表示,计划并非反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议程,而是捍卫宪法第一修正案。图为一名女子在阅读《波士顿环球报》。



在美媒发起「社论战」之前,有人不满媒体的报道手法。图为特朗普于2018年7月31日在佛罗里达州一场集会发表演说,有支持者举起标语,指「CNN烂透了」,表达对部分传媒的不满。



不少人喜欢自拍,再把相片上载到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出现后,人们不再只接收媒体信息,也随时随地可以创造、发布内容。



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及内容,是传媒教育的题材之一。





【明报专讯】提起「素养」一词,小火子联想到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人类要生存必须进食,没有营养,身体便难以运作。现时透过互联网,地球人每天可于不同媒体浏览成千上万的图片和帖文,但如何选取具「营养」的信息呢?又可如佾x??抗媒体的坏影响?

◆火星百科

媒介与资讯素养

媒介与资讯素养(以下简称「媒介素养」)涵盖数项能力,一般是指具有分析媒体资讯的知识(knowledge)、利用媒体创造有意义和内容的技巧(skills),以及具赏析媒体的态度(attitude)。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文件,??u动媒介素养有几个目的:让人们能够清楚知道媒体资讯的来源、有效组织媒体资讯、利用媒体表达自我等,这些最终都是为了增加资讯透明度,有利形成知识型公民社会。

我们是否要像记者一样懂得写报道,或如电影导演般拍出华美的电光幻影,才算拥有媒介素养?当然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事情也跟应用媒介素养有关,例如在网上搜寻器应该输入什么关键字,才能最快找到所需资料?使用电邮和手机应用程式时应怎样保护个人私隐?

媒介素养的意义并不限于分析的层面,在社交媒体当道、手机不离身的年代,人们不再是被动的媒体接收者,相反,人们能够自由选择观看喜欢的内容,也可以创造和发布内容。每当你在 Instagram发放照片,你便成为媒体的一部分。正因为传播科技急速改变,媒介素养变得空前重要,它的定义也不断变化以回应社会的转变。

◆瞬间看地球

传媒教育要聚焦 具觉察力最重要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讲师张志俭在2004年进行研究,以问卷访问1027名中小学教师,发现当中六成中学教师认同传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同学的道德水平,四成认同分析媒介内容和信息是重要课题,只有约一成教师认同应该教导同学欣赏传媒信息,反映大部分教师把传媒看成是有害的。

大部分教师视传媒有害

现时香港未有正规的传媒教育课程,但有民间组织和教师会自发举办相关的工作坊。自从新高中课程实施,有关传媒的课题总算在课堂内得到讨论。考试及?x??局2015年更新的通识教育《课程及评估指引》中,「传媒」主要出现在「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及「今日香港」的单元。在大部分教科书中,传媒通常被理解成影响其他社会活动的因素,但是传媒自身是如何运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善用媒介资讯等,都是值得同学学习的题目。

有学校则从课外活动入手,例如通过校园电视台让同学体验媒体制作。除了拿起摄影机的时间,整个节目的准备过程也是一种传媒教育,从思考议题和内容开始,让同学担当选材者的角色,思考新闻或创意媒体工作者是如何将日常的观察呈现,再转化成内容;蒐集资料时,教师可教导同学如佾x??实资料;完成作品后,同学可一起讨论媒介的影响力。

有时候,传媒教育会被误解成使用资讯科技工具教学,例如在课室里使用PowerPoint等简报软件,或进行网上讨论。这些活动虽然用上传播媒介,但用意并不是探讨传媒。

近年,关于媒介素养的讨论常常与假新闻和内容农场(content farm)有关。要??u动大众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就必定要进行传媒教育。教师不妨把传媒教育融入通识、电脑、语文等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同学便不难掌握基本能力。人们如果缺乏媒介素养,当然不会死掉,但缺少这种觉察力,就如同无法分辨食物的好坏和成分,失去对资讯的批判思考。

◆瞬间看地球

传媒教育可防不良价值观

传媒教育可算是挂?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旗号而诞生的。20世纪初社会的观念是媒体会「教坏细路」,是通俗无营养的,看得多会学坏。在英国,有关传媒教育书本早于1933年出现,由文学评论人F.R. Leavis和他的学生写成,用当时的新闻、广告和流行文学作品作教材,他们强调媒介和流行文化会侵蚀经典文学,让人变得肤浅,难登大雅之堂。直到1950、60年代文化研究兴起,人们的看?x??有改变,部分学者认为文化是每个人生活体验的一部分,不应有高级和低等之分。这听起来好像开明了不少,实际上不少教师在挑选文本时,仍会避开美式流行文化作品,以抵抗美国的文化入侵。

到1970年代,分析电视节目成为传媒教育的主流,当时电视媒体炙手可热,威力等同现时的网上平台和社交媒体。传媒教育工作者透过拆解电视里的表象和意识形态,让同学明白媒体上的内容并非现实的直接抾x??,而是通过一系列剪辑、修饰和制作而成,同时受市场喜好影响。更重要的是,传媒教育让同学讨论媒体向观众灌输了什么价值观,例如性别和种族的刻板印象,助他们破解谬误。

事实上,传媒教育的发展一直在保护主义和强调批判思考的主张中拉扯。互联网兴起时,不少人担心色情和暴力的媒介内容将变得普及,于是社会上要求加强传媒教育的声音又卷土重来。在他们眼中,如果传媒是不良价值观的源头,那么传媒教育就如疫苗,有助清除传媒的坏影响。

人人皆传媒

看一看今天的传播环境,人们使用媒介的方式比以往更复杂,不止被动地接收媒介资讯,更会主勾x??选喜欢的内容,与朋友在社交媒体上互动。外出吃饭自拍一张,再「美图」一下上载到Instagram是指定动作;跟同学吵架毋须面对面,网上「开战」即可;在facebook读到标题很「爆」的新闻,后来才知道资讯与标题有出入……每个人使用媒介的体验变得不一样。要隔绝媒介的所有坏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培养同学对媒介的理解、洞察力,以及学习怎样参与其中,成为这个年代的重要课题。在学术界,大部分学者对传媒教育的核心内容已有共识,但怎样去教,或采取什么教学法,就视乎课程的空间和教师的实际操作了。

◆传媒的变迁

1930's?x??英国人认为媒体是通俗的及无营养,看多了会让人变得肤浅。下图为F.R. Leavis 有关传媒教育的著作。

1960's:电视于美国开始普及,美国前总统甘乃迪便在电视直播中,以出色的表现令选民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赢得大选。

1990's:互联网全面开放予公众,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使资讯传播得更容易。

21世纪:社交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他们的使用者数目均以亿计。这些社交平台,造就了人人皆传媒的局面。

■知多点

内容农场(Content Farm)

香港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领导学系讲师许汉荣2017年撰文表示,「内容农场」的资讯大多是抄袭不同网站,甚至是虚构或利用文章合成器东拼西凑而成,并以哗众取宠方式「吸睛」及散播,旨在取得高浏览量,以获取广告等商业利益,并不是负责任的媒体,故文章质素及真实性大多低劣,阅读价值低。

■思考问题

(1)如果要跟小火子介绍一个跟传媒有关的现象,你会订定什么题目?

(2)你认为人们最需要哪一方面的媒介与资讯素养?

(3)如果你是教师,会怎样设计传媒教育课?

文:火星媒体 Mars Media Academy

图:资料图片、网上图片

[通通识 第530期]